第335章 国家大义(第2 / 3页)
“不敢不敢。”贾乃昌连忙谦逊道:“在下只是觉得大军为何不及早进发,万一那黄友不识大体,引狼入室,不免又要横生枝节。”
贾乃昌嘴里说的黄友是绥德军知军。
贾乃昌这个延绥保定经略使作为黄友的上官,一纸命令就能让黄友归降,可黄友偏偏又与种氏有仇怨。所以黄友能否听命,贾乃昌心里也没底,故而建议种彦崮兵贵神速,以力服人。
说起仇怨,其实是黄友有负于种家。
黄友原是种彦崮祖父种师中的前军统制,年轻有为,可当年杀熊岭一战,种师中麾下的几个统制都临阵脱逃,包括这个黄友,最后留在种师中身边的只有一百多亲兵,种师中也力战殉国。
按照军法,弃主帅于不顾临阵脱逃者,任你有千般理由也是一个斩,黄友后来干脆也降了金人。
现在种彦崮率大军杀到,会不会秋后算账?
贾乃昌想,如果是自己,那就老账新账一起算。
一个黄友本来算不得什么,关键处在于绥德军紧邻着西夏的左厢神勇军司和祥佑军司,万一黄友为了活命投靠西夏人,那就很有可能要跟西夏人大打出手。
其实说实在话,对西北的百姓来说,和西夏的仇怨要远远大于和女真的仇怨。
西夏自李元昊立国起,八十年间前前后后与大宋爆发了五次大战,大宋朝败多胜少,特别像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永乐城这些战役,都是大宋朝被啪啪打脸。
两国的仇怨根本不可能化解,只要有机会,谁都想从对方身上狠狠撕下一块肉来。
种彦崮这几日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蹙着眉说道:“贾大人,我想招降黄友。”
“招降黄友?”贾乃昌有些意外地一愣,种彦崮心这么大吗。
“嗯。”种彦崮点点头,叹了一口气,道:“先国后家、先公后私。贾大人可听过杨再兴?”
“可是岳太尉麾下战死小商桥的杨再兴?”
“嗯,当年杨再兴杀了岳太尉胞弟,杨再兴被俘愿降,有人力主杀杨再兴报杀弟之仇。而岳太尉亲自给杨再兴解缚,他说杨再兴杀其胞弟乃是公,如果他杀杨再兴则是私,他怎能因公废私。杨再兴拜服,最终战死沙场以报。在国家大义之前,个人恩怨又算得了什么呢。”
种彦崮此话一出,贾乃昌肃然起敬,只见他对种彦崮诚心一拜,愧道:“种帅胸怀,令贾某汗颜。”
“贾大人言重了。”
种彦崮连忙扶住贾乃昌,勉慰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国势倾颓非一人之力可以挽回。贾大人久镇西北,抵御党项,实则有大功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