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各方动态(第2 / 3页)
瞧瞧人家这样的女人,多了不起,哪里是大顺整天在后宅斗来斗去,只为了争一个男人宠爱的妇人可比。
也许表姑娘读了那本书,就能放下心思,好好过日子?
麝月早看出来了,二爷既没有娶表姑娘的打算,也没有娶宝姑娘的打算,老太太和夫人想法都落了空。
将黛玉的事草草打发,宝玉便不再关注。以他的看法,黛玉是心病,只有自己想开才能改变,别人再如何劝说也没辙。
转眼又是数日,童生试的榜单宣布,金荣等几个参加考试的竟然全都榜上有名。
消息传开,整个京中八房全都沸腾了。
这些小子是自从贾敬中进士后,族人通过科举出现的新的读书种子,如何重视都不为过。但兴奋并不仅仅是因为中了,还意味着荣国府对族人的打压放松。
这后面一点才是举族欢腾的根本原因。毕竟,不是每家每户都有适龄孩子读书。
看到兴高采烈、跃跃欲试的族人,宝玉忍不住叹息,家族政策方向不对,早该减少对族人的打压。
若是旁支发展速度快,该做的是帮对方一把,甚至分宗减轻对方负担,而不是一味控制,也好留下几分香火。
能干的分宗多了,不也是外围势力么。总比死死绑在自家船上,不许族人出息,共同没落好吧?
高兴的不止贾氏族人,就连得知消息的四王八公勋贵圈子也颇受震动。
勋贵与文官集团分属两个圈子,是皇帝用以平衡朝堂的两股力量。
可以说,勋贵子弟考科举不止考中困难,就是中了之后融入文官集团也困难。
出身代表着身后的圈子、所处的屁股位置,不是看你有了什么功名。这也是贾敬终生无法融入文官集团的原因。当年荣宁二府还是炙手可热的顶级勋贵,他中了进士,文官集团不敢接受、也不能接受。
但贾家一下子中了这么多童生是怎么回事,顺天府难道受了上面的指示?
这些年边疆还算太平,没有战事,勋贵武将集团的作用大大下降,而文官集团却蒸蒸日上,已经有由文统武的趋势,而这显然是勋贵集团无法接受的。
想重复大宋时的美事,不可能。
莫非皇帝想从内部分裂勋贵集团?不少老狐狸想的深了些。
皇帝看不上太上皇的忠臣心腹勋贵集团,就差没骂国之蠹虫。但摄于这股势力的庞大,一直没能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