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成王败寇(第2 / 3页)
凤七九心思缜密,瞧了一会,说道,“小疯子手艺不错,跟玲珑郡主学两手,也能做几张不错的面具了。只是.......”
风霜儿心中不满,说道,“怎么了?”
凤七九说道,“胜宗这张脸好弄,可是他肩头隆起这么一块,再穿着这么一件披风,实在惹眼。”说着,问何彪说道,“何龙头,你们随性可带有铁锅一类的器物。”
何彪点点头,他们自洛阳一路赶来,路途遥远,不能保证每晚都有客店住,是以锅碗瓢盆都会简单备一点。凤七九拿起其中一个较小的汤锅,对郁胜宗说道,“胜宗将此物贴身背在背上,我们在给你打磨打磨,装成个驼背罗锅的样子。到时候就不会有人对你起疑心了。”
郁胜宗点点头,背上这口锅,样子颇为滑稽,但决不似先前那般惹人注目了。
当晚众人就地扎寨结营,休息了一晚。次日清晨,两路人马合二为一,一同继续往长安赶去。
先前两路人马相遇之时,便已经在雍州境内,虽然是边界地带,但是距离长安也不过两三日的路程了。
就这几日里,他对北燕文字的学习终于达到可以自行阅读的地步了。是以开始研读聿明老太爷留给他的手札。他初学乍道,先前文字功底也并不扎实。这份手札记载的文字又是艰辛难懂。总算郁胜宗心性坚韧,这才硬生生地读懂了开篇的一些文章。
而这些文章也并无些特别的内容,讲的是平南王少年时顽劣的事迹。诚如王陵地宫里面的记载,平南王少年时顽劣不堪,不喜读书,好舞刀弄剑。
但手札记载,明显又比石刻所叙述的更加详细。其中还提到了平南王少年时不喜帝王学,不喜同王族子弟有过多来往,反而常常偷偷溜出王府,和屠夫、商人家的小孩混迹于市井之间。按这些文章所说,掀翻旁人的生意摊铺,给说书先生唱反腔、叫倒好,别人家白事偷人供果吃,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郁胜宗虽觉文字读来艰辛,断没有练功习武那般得心应手,但看着这百年前的大人物这些鲜为人知的成长轶事,也是颇为有趣。再加上这平南王少年时也实在是顽劣的紧,做的都是常人不敢做,想的都是常人不想。比起寻常的帝王传记,要有意思得多。
这一日,郁胜宗骑着高头大马,手里还在孜孜不倦地读着手札,不时地发出“嗤嗤”的笑声。风霜儿在一旁听得奇怪,好奇地问道,“宗哥哥你看什么呢,这么好笑。”
郁胜宗这才放下手札,笑道,“我是笑这位平南王爷,年轻的时候好生淘气,什么祸都闯的出来。”
风霜儿问道,“他做了些什么事情,这般好笑?”
聿明老太爷虽然吩咐,此手札只有郁胜宗才可以翻阅,但没有说过不可转述其中内容,是以郁胜宗想了想,觉得也不算有违先人遗嘱,指着手札说道,“你瞧这篇,说的是燕昭平二十一年八月初三,长安城北富户刘府迎亲,平南王爷年十四岁,携城南巷屠户、商人、当铺掌柜家子侄共计三十余人,前往刘付闹洞房,当天晚上居然将新娘子抬了出来,给人家新铺的喜床上放了个大和尚,而把人家家的新媳妇抬到了附近的那大和尚念经的寺庙里去了。霜儿你说有趣不有趣。”
风霜儿皱着眉头,“这可不是苦了人家家里的新媳妇吗?哪里好笑了?”
凤七九笑道,“小疯子此言差矣。你有所不知,北燕统治下的北地,女子社会地位极低,出家人又极其重视清修,寻常家的女儿媳妇,根本不能去寺庙或者道观上香祈福。是以平南王爷当年此举,可以说是大有深意。”
风霜儿一怔,到不曾听说过这些事情。但她口直心快,立刻说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些出家人,自己定力不够,却又怎么能怪到女儿家的头上来,真真岂有此理。”
凤七九不禁大笑道,“小疯子此话深得我心,这世界上多的是满嘴仁义道德,却满肚子男盗女娼的人。那些出家人嘴里说着为着清修,但若定力足够,又哪来的这么多戒律清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