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从农家子开始的古代生活 > 第 136章 提携

第 136章 提携(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虽有些磕磕碰碰,但还是将以工代赈之法推行了下去。

十一月底,朝廷又来了旨意,主要还是说的淮南水患之事,对杨启平和徐章等人褒奖勉励了一番,最重要还是官家和两位大相公最后商定,给淮南路受灾的十余州县,减免赋税五年。

叫百姓有修生养息的时间,有缓过气来的机会。

灾民们原本沉重的心情,顿时就好了许多,也有了干劲。

如此良机,徐章自然不会忘记提携一把漕帮。

借助运河之利,漕帮的势力也日渐壮大,再加上徐章的出谋划策,漕帮内部的等级规矩明朗有序,漕帮帮众的人心也越来越齐,各地的势力堂口也愈发稳固。

大石头和车三娘也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直接将漕帮之中他们所能掌握的全部力量尽皆投入到这次的协助赈灾之事上。

协助朝廷从江南,湖广,荆襄等丰收富庶之地往淮南运送粮草,沿途州县的州府衙门,转运使司也大开方便之门。

漕帮原本就和转运使司往来甚密,关系打的不错,此次过后,双方的关系定然会更上一层楼。

不得不说,各地支援淮南的一应粮草物资能够及时的送到淮南,和漕帮的倾力相助离不开关系。

漕帮这个小小的江湖帮派也因此入了安抚使杨启平的眼,甚至还在送往东京的奏折之上提了几句,使漕帮二字传入了官家耳中。

秋去冬至,积雪消融,万物复苏,天气眼看着从寒冷彻骨逐渐进入炎热。

等到淮南赈灾的事情结束,这次受灾的十余个州县的百姓们生活再度进入正轨之后,已经是嘉佑十一年的六月了。

一直到六月下旬,作为安抚使的户部侍郎杨启平率先带着一众手下返回汴京,徐章主动请缨留下扫尾,协助当地州府对一应重新挖掘开拓,或是修整翻新的河堤河道再度检验。

徐章和贺老太医因着深入至灾民之中,尤其是贺老太医,一双妙手不知从死亡边缘将多少灾民给拉了回来,赠医施药,引来了灾民们最真挚的感谢。

贺老太医随杨侍郎乘船离开淮阴那日,无数百姓自发到码头相送。

人山人海,场面极为壮观。

还有无数百姓在河岸两侧冲着贺老太医和杨侍郎乘坐的楼船磕头拜谢。

大船之上,刚一上船,贺老太医就躺进了船舱里头,这些日子以来,在淮阴四近各县东奔西跑,来回奔波,手里头过了数以千计的病人,可把贺老太医累得不行。

若不是这次来淮南之前,从民间征调了不少医术不错的大夫,光凭贺老太医从太医院带出来那几个,只怕是早就出大事儿了。

这才刚进船舱,没得盏茶功夫,低沉的鼾声便已经响了起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