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章 米利坚风云(第5 / 6页)
董书恒在之前就没有怎么把他们当回事儿。
现在他同样不将这些人放在眼里。
董书恒自然清楚,无论什么时代,都做不到只有一个声音。
反对派总是存在的,这也算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可以,你能做出这样的论断,说明你已经在政治上成熟了。”
“那就让他们跳一跳吧,不过该做的事情,我们还是要做,你让内政部出面给苦主抚恤慰问。然后让海军部出面道歉,要做的诚恳一些。”
“军队与民众之间相当于是签署了保护契约。民众供养军队,军队保护民众,既然没有保护好,那么就应该承担责任。这一点无可厚非。”董书恒对姜玉钦交代道。
姜玉钦觉得董书恒这契约的说法似曾相识,好像是在一般本欧罗巴人写的书中看到过。
那时候,姜玉钦才刚刚到书院,图书馆中有不少这种欧罗巴人写的书。
出于好奇,姜玉钦就借了几本回去看。
一看之下,竟发现其中多是大逆不道之言。
细看之后,又感觉那些文字所讲述的似乎有些道理。
其中有些内容与华夏的“君臣共治”、“民贵君轻”等理念又有共通之处。
姜玉钦认真听完,将董书恒说的要点都记在了本子上,回道:“是,总统,我一会儿去传达。”
“文轩,最近有加华那边的消息吗?”
“加华没有什么事情,不过米利坚倒是出了大事儿。”姜玉钦道。
董书恒一直让人关注着加华的事情,实际上就是要盯着米利坚啊。
毕竟南北之间已经像是火药桶一般,一点就着。
上一次消息传来的时候,亚伯拉罕还没有正式就任,双方还停留在耍嘴皮的阶段。
南方人给出了自己的威胁,但是亚伯兰罕并不买账。
不过在复兴历的2月4日,亚伯拉罕就任美国总统。
同日,南方推举的临时总统戴维斯向华盛顿派出特派团,以加快接收皮肯斯堡和萨姆特堡,在得到这些堡垒不会在未经通知情况下得到加强的保证后,南方使团回到里士满等待驻军撤退。
2月6日,联邦行政长官杰斐逊·戴维斯征召10万人的志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