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一章 第二个三年计划(第2 / 6页)
就像是给华夏的版图支撑起了两根支架。让复兴军对边疆的控制更加有力。
这就是出于战略上的考量,也就是董书恒所说的战略铁路。至于内部铁路网的完善,董书恒倒是准备将其放到后面。
毕竟安全稳定才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这是铁路建设方面。
在工业方面,第一个三年计划,主要是完成五个钢铁生产基地建设,以及五个门类完整的工业圈建设。
五个钢铁基地分别是滦州、徐州、江宁、佛山和川南。
实际上在执行的时候超额完成了一个汉阳府铁厂。
这几个基地有些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还有的完全是从零开始建起来的。
所以,到现在为止,他们的规模上是参差不齐的。
但是有这几家钢铁企业打底,复兴军的钢铁工业基础算是建立起来的。
董书恒并没有垄断钢铁行业的打算,他还鼓励那些民间的资本开办钢铁厂。
大嘤帝国去年的生铁产量是380万吨。是弗兰西、普鲁士和美利坚的总和。
而复兴军的生铁产量,在去年年底之前已经超过了200万吨。
虽然跟大嘤帝国还有一定差距。
但是复兴军有一个大嘤帝国没办法媲美的优势,那就是拥有一个广袤且资源丰富的本土。
在当前来看,本土的那些铁矿和煤矿已经足够复兴军自己开采的了。
现在跟后世那种动辄上亿吨钢铁产量是没办法比的。本土的那些铁矿产地足够使用了。
复兴军生铁的产量增加的很快,尤其是民间资本加入钢铁冶炼之后,积少成多,让钢铁的产量增长的很快。
而且,董书恒现在大搞建设,钢铁的销路根本就不用愁。
这个时候资本的逐利本性就会彰显出来。
董书恒相信,在下一个三年计划完成的时候,复兴军的生铁产量一定能够超过大嘤帝国。
到那个时候,即使是他们真的组织一个欧罗巴联军过来。董书恒也有一战之力。
越是到近代,战争中工业实力,尤其是制造业能力所占有的分量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