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一章 以打促和(月底求月(第4 / 5页)
郭嵩焘抱着一个茶壶,不断地用手摩挲,希望能够吸取一点点的热气。
他到圣彼得堡这边已经有几天的,但是却一直受到沙俄官方的冷遇。
这种外交上的策略只是一种惯用的技俩。
熟读史书的郭嵩焘脑子里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所以他不急,只是这样的天气有些折磨他。
不过一切都还在预料的范围之内。
这一路上,郭嵩焘也一直在观察者沙俄国内的情况。
虽然他们的路线被沙俄严格限制。但是,他依然你能够感受到沙俄国内的萧条。
这种萧条是全方位的,即使沙俄想要掩饰也掩饰不住。
从商铺中的商品,从街面上百姓的精气神,从四周的建筑情况,从工厂下工时工人的表情,都能够看出这个国家现在正处在全面的萧条之中。
实际上,郭嵩焘的观察只是为了确认而已。
复兴军早就分析过了沙俄的国内的经济状况,这么大的战争打下来,沙俄的萧条是必然的。
只是没有想到这么严重而已。
当然了,这对于复兴军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虽然,现在自己碰到了冷遇,但是他知道,沙俄的大臣现在更急。
他们一定是在忙着四处扑火。
……
夏宫之中,董书恒正在阅读从西域以及西伯利亚传来的报告。
随着电报线路向前延伸,董书恒得到消息的速度越来越快。
现在底下的官员渐渐熟悉了电报的使用。同时,大家也都感受到了电报的好处。
新京和大部分地方之间的沟通,都已经可以通过电报来解决。
不过这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地方上的请示事项越来越多。
内阁的工作压力比以前更大了。反馈到董书恒这里的问题也相应的增多。侍从室以及内阁都增加了人手,还是处理不完这么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