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章 印度洋的出海口(第5 / 6页)
那么欧洲人的贸易重心又将回到地中海沿岸。
欧洲大陆又将再次成为中心,作为一个欧洲岛国的英国必将会被逐步边缘化。
你说还有印度?印度只适合作为一个原材料以及廉价劳动力供应地。
他们那里除了那些土王贵族以外,普通人的消费能力就是渣渣。
后世的印度在普通人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还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
为什么,因为其国内出产的粮食,他们自己国家的普通人购买不起啊,只能出口。
而他们的土地都集中在农场主的手中,这些人可不会将粮食白白送给平民百姓。
就象现在的英国人一样,他们也不会白白地将商品送给印度的百姓。
什么叫贸易,贸易就是交换。没有交换哪来的贸易。工厂需要通过贸易来获得利益,从而扩大自己的生产。
扩张才是资本的本质属性。
所以说,资本从一出现就是贪婪的。
基于这样的考虑,董叔恒断定,华夏与英国之间,对抗是一定存在的,但是直接开战的可能性很小。
当然前提是,董叔恒要一直维持这种贸易的平衡。
密支那城内。
顾克力坐镇这里,调兵遣将,将孟养底下的小土司一个个收服。
土司制度是一种缩小版的封建制。大土司由王朝册封,然后大土司又会将领地分封给一个个小土司。
因为实行土司制度的西南地区,大都是山地地形,交通不便。只能够通过这种分封制度将领地分开管理。
当然了华夏现在不准备继续实行土司制度。
因为工业科技发展了,这种地理上的壁垒完全都已经可以克服。
首先是,电报可以完全无视地形,将各个地方的信息联通起来。
其次,铁路的发展,可以像是一条条血脉一般,将真个国家连城一个整体。
最后,机械以及爆破作业的进步,让在复杂地形条件下修筑公路成为可能。
以前那些需要“愚公”来移动的大山,现在在机械以及炸药的作用下,不得不向人类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