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五章 中路军的战略(第5 / 5页)
几千的守军,抱着头从城楼和两侧的城墙上下来,蹲在地上一排一排的。
复兴军的士兵对这群清军没有什么好脸色,骂骂咧咧地将他们押进校场去关押。
刚才清理街道的时候并没有抓到曾国荃,一团长知道此人定是跑掉了。
不过城外早有大网兜住他们了。追击逃敌的事不是一团的职责。
他们的任务是迅速将城内梳理一遍,准备将城池移交给后面跟进的守备部队。
中午时分,城内已经清理完毕,士兵们正在清理街道。刚才的战斗中有一些商铺损坏,有军中的文书带人前去找苦主统计损失。
虽然很多都是湘军破坏的,但是复兴军还是准备对苦主进行一定的补贴。
这样做非常的惊世骇俗,以前从来没有军队会因为打仗时破坏了房屋,而给苦主补偿的。
但是复兴军就做了,这样的事情实际上花费并不大,补偿不是赔偿,用的钱也时从县衙收缴的。
不过这样的事情做出来之后效果会出奇的好,老百姓会自觉地将这样的事情传颂开来,对于以后复兴军对当地的统治具有重要的作用。
曾国荃自然是没有逃掉,他如果徒步逃离的话,穿山越岭兴许还有逃脱的可能。但是他带着人骑马逃跑,目标太大,根本就逃不过淮海军的封锁。
城外可是有一个骑兵团在等着他们。最后被骑兵围困的曾国荃放弃了抵抗。
他曾经还见过淮海军的头头董书恒,想必淮海军是不会杀他的。
抓到了曾国荃之后,这场醴陵战役算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顾克利当即命令骑兵团先行向长沙挺进,占领沿途的集镇。
长沙府共有一州十一县,醴陵位于府城西南,把住罗霄山脉上的重要通道,打下了这里就相当于打开了湖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东大门。
府城坐落在长沙县,位于湘江东岸,所以二师要想围住长沙府城,还必须在占领南部的湘潭,那里刚好把住湘江的上游,同时在醴陵与长沙之间的陆路之侧。还有就是长沙府东部的浏阳县,也要由二师负责占领。
在骑兵出发之后,顾克利又下令工兵营、炮兵团与二团一起紧随其后向湘潭进发。
同时,命令三团向浏阳进攻,浏阳处在边角地带,并非战略要地,清军的数量不多。
顾克利则在此等待守备部队前来接收醴陵。醴陵的位置还是很重的,南边茶陵的清军有可能会反击过来,所以顾克利还是决定在此处放一个守备团。
湘江以西和长沙以北的地方,总指挥彭玉麟早已经有了安排。
彭玉麟的目的很明确,围住长沙,逼迫曾国藩投降。到时候,以曾国藩在湖南的影响了,其他地方可以一檄而下。
PS:啥也不说了,就求一下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