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二五二章 论英雄

第二五二章 论英雄(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董书恒在晚上见到了刘铭传,刘铭传也觉得董书恒不一般,有心想要跟他接近。

饭桌上两人聊了很多。

刘铭传家住庐州肥西的大潜山,家中世代务农,兄弟六人,他排行老六。

11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病故,几个兄长也各自成家,此后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

为了养活母亲和自己,他很小就出去做伙计。

他人聪慧好学,掌柜的有空回教他读书。

就这样他学会识字,已经可以自己读书。

后来兵乱四起,没了主家,他自己向山中贩私盐,成了一个私盐贩子。

太平军占领庐州之后,他在山中带着村民结寨自保,与张树声带领的张家团练相互呼应共同抵御太平军。

淮海军夺回庐州之后,设立基层军政府,张树声、刘铭传带着村子归顺军政府。

张树声是禀生出身,见识了解了淮海军之后,觉得淮海军能成大事,所以生出了投靠淮海军的心思但是又没有门路。

正好刘铭传想要投军,张树声就编了一个瞎话让刘铭传到江宁来试试水。

董书恒通过刘铭传的嘴知道了安徽的很多情况。

他没想到庐州的百姓这么彪悍,一个小小的村子都敢于结债跟太平军硬杠。

还有刘铭传提到的那个张树声,似乎也是一个很有的意思的人。

董书恒的军中很多军官士兵都是出自淮西,他们多是早期淮海军招募的流民。

淮西流民和盐丁就是淮海军中目前的最主要的两只力量。

历史上出现的淮军,董书恒自然是知道的。这支由李鸿章拉扯出来的军队,是继湘军之后,活跃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支主要的军事力量。

有人甚至说过淮军才是中国近代军队的鼻祖。

而这支军队的主体就是淮西豪强以及百姓。

今天听了刘铭传讲述他们结寨抗拒太平军的事情,董书恒觉得真的是野有余贤。

也许他原来设置的军校招生模式还是有些狭隘了。

“刘兄弟,你要真的想要去淮海军的军校,也不是不可以。我知道淮海军中每年都会有一些特招名额的,你在地方上有带领团练的经验,兴许可以试试。”

“真的?”刘铭传惊喜地问道。他本来已经准备打道回府了,现在听董书恒这么一说,突然又燃起了希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