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章 红旗卷起农奴戟(第4 / 5页)
反正他们是大儒,他们说这是王政复古,那这就算是王政复古吧!
为了王政复古,皇帝陛下早朝都已经取消了跪拜,不过此举又引起开原伯的上书不满。
因为这新政是对大明人民的,但为了使番邦知道大明之尊,那些番邦人士见皇帝还是要跪的,不但要跪,而且他还为番邦人士专门设计了一套三跪九叩的大礼来作为觐见大明皇帝的礼节,所以早朝上别人都对着皇帝陛下作揖时候,利玛窦只好跟咱大清官员一样撅着屁股三跪九叩。
不过他表现淡定。
那三跪九叩的大礼行的可以说一丝不苟。
实际上这时候欧洲人见大明皇帝或者官员,在跪拜问题上从不纠结,无论这些传教士还是澳门的葡萄牙商人,哪怕对两广总督,也一样跪的很干脆,利玛窦记载的他甚至见南京守备太监都趴在地上高喊千岁。
至于马尔嘎尼不跪十全老狗,纯粹是一路之上见识了咱大清的太多丑态,对这个鞑靼人的大酋长本身就充满鄙视,故意在这个问题上找茬的,再以后欧洲人都清楚了这一点之后就有样学样了。
在欢呼声中杨丰一直到了炮兵阵地上,而此刻前方的丹阳城下,已经是一片红旗招展。
“红旗卷起农奴戟啊!”
杨丰感叹着。
此刻的场面还是很符合这句诗的。
因为此时丹阳城下的,几乎全是各地赶来助战的民兵。
随着秋收和播种的结束,镇江,句容,丹阳本地民兵全来了,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过来帮忙助威也好。他们都是各地民兵军官带领,连吃喝都完全不需要别人管,民兵队自己就有专门做饭的,粮食也是自己带来的,甚至还有连这些都不用带着,直接带钱过来的。
他们周围有的是商贩。
这些民兵绝大多数都是冷兵器,虽然戟的确不多,但长矛如林的场面还是称得上。
实际上戟也有。
既然是民兵,就很难有制式化的武器,基本上弄到什么用什么,还有连长矛都装备不上的,干脆就是自制的大棒子,为了加强威力还在前面装一个硬木做的锤头,俨然扛着大锤的小丑女一般。
还有干脆就是把自己家锄头截断锄刃然后把后面磨尖的。
至于扛着家里的斧头,镐头,连枷这些的也比比皆是,农具怎么了,农具一样能杀敌。
哪怕来个欧洲铁罐头骑士,不是一样也扛不住一镐头?
三县至少十万民兵,此时将整个丹阳围的可以说铁桶一般,就连城东的运河都被民兵控制,所有向城内运输的军需都被拦截,而驻扎在这边的常胜军继续保持警戒,或者说依旧在每天摆出阵型吓唬人,但就像个纸老虎一样,始终不敢发起任何进攻。
生怕让自己原形毕露。
不打他们还能用西班牙方阵的形象吓唬人,毕竟四个团级大方阵,在战场上摆开还是很威风的,就是这时候欧洲,这种级别的阵型也是战役级别,在周围民兵看来这些长矛如林,火枪密密麻麻的阵势的确很威风,但一打起来万一那些士兵直接溃败,恐怕就很难让杨丰忍住推平他们的欲望了。
不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