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历史拐点(第4 / 5页)
芈凰看着此时认真地看着自己的成嘉,虽然隔的较远,殿中灯火缥缈,但是他的目光里闪烁着一些不明的光芒,直直看着她,不容许她在此时生出一丝逃避。
她组织了一下语言,直视于他,回道,“若敖氏是与我芈姓熊氏一同崛起于荆蛮的第一部落氏族,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
成嘉听到这里,他手中执的笔倒立着不经意间轻敲了一下桌面,好像在对她所说的那些众所周知的事情表达不满,但是继续耐着心等她说下去。
芈凰的目光顿了顿,话锋一转道,“我知道这些都是大家知道的。
但是若敖氏根植我楚国三百年的历史,无人可以捍动其地位,因为他们是唯一一个与我芈室一同崛迹于荒泽之地,共同草创我楚国大业的氏族。
楚子得周天子亲封子爵,辖江陵之地,挟制荆南群蛮,不断开疆拓土,有一半得若敖氏之功。
他们无论在军事力量,还是政治力量上,都是除了我芈姓熊氏以外最早最强大的部落氏族。
他们的实力,就连世代先祖也不敢正面冲突,直至雄才伟略的武王出现,可是若敖氏也出现了毁家纾国的令尹子文,他们彼此匹敌,共创荆蛮盛世,结为联盟,武王甚至听从了令尹子文的建议,自立为王,与周朝划江而治,并在成功后以《双敖盟约》向若敖氏许诺世袭令尹,共治大楚。
当然《双敖盟约》的缔结,并不仅仅是为了结两氏之好,也是为遏制若敖氏进一步向上发展的可能,止步于令尹。”
成嘉突然起身,铿锵有声,步步紧逼地说道:“那太女是否知道无论什么样的不世盟约,在一代代的更替中,随着双方彼此势力的此消彼长,盟约总有失效的时候。
正如北方以“尊王攘夷”为由结成北方联盟,南下伐我楚国蛮夷,可是一旦给了晋国可以撇开周朝独立称王的实力,他还会“尊王”吗?
同样的问题,也会存在我楚国。
我楚国虽然没有像周天子一样实行诸侯分封制,而是实行拓地灭国立县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分封的氏族的力量,但是本质并未改变,我等各大氏族依然享受封地县地的纳贡税收人口。”
“太女可知若敖氏有多少属国封地吗?”
芈凰答道,“宗,巢,七舒古国还有十个县城,十九大封地,占了我楚国将近四分之一的土地。”
“这些封地县地又有多少人口,在这些封地,有多少人尊王,还是尊的若敖氏?”
成嘉命静安落下殿上巨大的羊皮堪舆图,轻笑起身,拿起指挥棒,点出若敖氏现下的十九处封地,其中包括他们上次去过的竟陵地界。
“太女请看堪舆图,十九处封地的位置极好,物产丰饶,远离水患之域,而且都民风彪悍,骁勇善战,若敖六部的部曲兵源正是从这些封地源源不断征招上来的。”
随着他手中的指挥棒,芈凰可以看到,“若敖氏就像一棵根植于我大楚的参天大树,我成氏,也只是若敖氏这株大树上分出的一棵枝桠,却经过数代经营一跃成为楚国第二大氏族。
若是我成氏哪一天再并回若敖氏,可以想见若敖氏的族群将会有多么庞大。
他们的族人在国中担任各种大大小小的职位,遍布我楚国上下。
其根深蒂固,非一日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