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听众有代沟(第3 / 4页)
呼~
夏帆深吸一口气,缓缓睁开眼睛。
周氏情歌,一如既往地难唱,调一直那么高,而且节奏很难抓,真的非常考验嗓子,以及你的唱商。
“刚才的情绪应该到位了,状态也不错。”
夏帆像四周望去,有人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也有人神情淡漠,不为所动。
他觉得自己唱得不错,但效果与当时现场唱《燕京燕京》有所不同,那一次几乎是满堂喝彩。
看来这首歌有人喜欢,有人没感觉。
夏帆又观察了下滕涛的表情,这位40多岁的中年男人只是淡淡地拍了拍手掌,没点头,也没摇头。
看来这一首《轨迹》,并不是他的菜。
如果还是这家伙大权独揽的话,多半会逼着自己继续改歌。夏帆心里一乐,觉得自己的计划实在是太明智了。
其实退一步讲,《轨迹》这首歌所表达的意境,是提符合女主在剧里前期的心态。
发现男友劈腿时的震惊,以及伤心;分手失恋后,痛哭流涕,喝酒买醉。
明明心里难受的要死,还偏要假装坚强,单身快乐的样子。
如果在这些画面的基础上,再配上《轨迹》副歌部分,以及后续的几句悲伤歌词,其实非常有画面感。
夏帆又细细观察了一遍,发现被这首歌曲打动的,基本是一些比较年轻的人群。
因为有经历,心里才会有共鸣。
以后会来电影院看《失恋33天》的群体,基本以年轻人为主,他坚定地认为这首《轨迹》会受到年轻群体的欢迎。
至于神情淡漠,哪怕是拍手也在敷衍的,基本是一些上了年纪,如40多,50多的人群。
或许他们经历过,但时间是最好的过滤器,10余年,20余年漫长的岁月,可能会将这些刻骨铭心的疼痛感,慢慢淡忘,直至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
所以那些无法引起共鸣的中年群体,表现出淡漠脸色,也是情有可原的。
不同年龄段的人是存在代沟的,这玩意不是想要弥补就能弥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