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 > 这些章节被封了

这些章节被封了(第5 / 20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一阶段:秦国提出归还汉中,换取楚国驱逐陈轸、昭过(一说即召滑)。由于昭过本人、楚廷亲齐派以及秦国大臣甘茂的反对,此事不了了之。

第二阶段:秦国提出归还武关之外的土地(即汉中之半),换取楚国的黔中郡。

第三阶段:楚王要求秦国交出张仪,来交换黔中郡。

第四阶段:张仪至楚,被楚王囚禁,本来将要被杀。由于楚王舍不得割让黔中郡,加上张仪贿赂靳尚、郑袖为自己说情,楚王最后还是释放了张仪,而秦国也就没有得到黔中郡。两国达成了连横共识。

当张仪回国时,楚王担心张仪会继续败坏楚国,靳尚便自请为楚王跟随、监视张仪,却不幸遇刺身亡。此外,《屈原列传记载,张仪离楚后,屈原恰好出使齐国返回,质问怀王为何不杀张仪;怀王悔悟,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而《张仪列传则记载,张仪在楚时,屈原便劝阻了怀王,但怀王没有听从。

论如何,至此,楚国和秦国成为了盟国。

楚怀王十八年(前311年),张仪返回秦国后,楚王又派昭雎出使秦国,巩固楚秦关系。昭雎还没有抵达,秦惠文王就去世,秦武王即位。这时,诸侯听闻张仪不被新王宠信,纷纷和秦国断交,转而和齐国结盟。

楚怀王十九年(前310年),张仪被驱逐出秦国,转而去魏国为官。见此情形,楚王亦背弃了和秦国的盟约,逮捕昭雎来向齐国示好。桓臧游说楚王,称昭雎和张仪的交情也能巩固楚魏关系,劝楚王释放昭雎,楚王听从。不久后魏相田需去世,一说张仪接任魏相,一说楚国支持魏太子魏遫(即魏昭王)做了魏相。于是,魏、楚、齐等国合纵的局势又一次形成了。次年,张仪去世。

秦攻楚可用的两条水道

楚怀王二十一年(前308年),秦武王派司马从巴蜀水路攻打楚国的黔中一带,未能完全攻克。

早在楚怀王十七年(前312年),楚国与秦、魏、韩对峙时,越国曾援助魏国战船、箭矢等武器。因此,楚王加紧了灭越的准备,以消除后顾之忧,并将领土扩展到江东一带。

楚怀王十九年至二十三年(前310-306年),楚王派召滑在越国活动,制造越国内乱。前306年,越国大乱,楚国趁此机会进攻越国,将其灭亡,并在江东设郡。至此,楚国疆域空前辽阔,南至厉门塞(一作濑胡,今广西桂林),东至句章(今浙江宁波)。

楚怀王二十一年(前308年)起,楚国在外交上转变为中立方。这一时期,楚国常常采用“假纵胁秦”的策略,试图通过作势援助、结交其他合纵国,来逼迫秦国割地赂楚(尤其是归还楚国的失地);一旦得地,楚国就会保持中立,乃至背叛合纵、与秦国连横。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宜阳之战和皮氏之战。

楚怀王二十一年(前308年)秋,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见宜阳之战)。一开始,楚王曾想要救援韩国,因陈轸反对而作罢。同时,秦武王向楚国空口许诺,称如果楚国愿意保持中立,秦国就会归还汉中,楚王应允。等到次年秦韩战事胶着时,楚国又背秦助韩。楚将景翠发兵干涉,作势要援助韩国;此外,楚国还扬言要攻打给秦国借道的东周。秦国恐惧,将煮枣献给楚国于是景翠保持中立,秦国得以攻下宜阳。战后,楚王又向秦国索要前一年许诺的汉中,秦王不同意。

楚怀王二十二年(前307年),秦武王崩,秦昭襄王即位。同年,楚王第二次攻打韩国的雍氏。昭应率楚军持续围攻五月后,雍氏粮草殆尽。韩国向秦国求援,虽然此时秦宣太后因出身楚国而不愿救韩,但甘茂还是说服秦王救援韩国。于是楚国退兵。

同年,秦、楚联合攻打魏的皮氏(今山西河津)。楚国背秦助魏,欲借机要挟秦国割地于楚;同时,魏太子魏遫来楚为质。面对这种情形,秦将樗里疾怒而与魏国讲和,并诱骗楚王放归魏太子,然后和魏国一起反攻楚国。由于魏太子从中调停,最后三国偃兵而散。

楚怀王二十三年(前306年),齐王因不愿看到秦楚联合,写信劝楚王加入合纵。楚王采纳昭雎的建议,一边交好齐、韩,一边厚待秦国重臣樗里疾,再挟齐韩之势来迫使秦国割地赂楚。仅仅一年后,楚国就背齐合秦,得到了秦国归还的土地。楚王的这一策略,在短期内一度“取地于秦”,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却使楚国失信于诸侯,为垂沙之战埋下了隐患。

早在楚怀王二十二年(前307年),因出身楚国的秦宣太后主政,秦楚关系已便有所回温。此后,两国关系进一步好转。

楚怀王二十三年(前306年),楚王得知身为宣太后外族的向寿很得秦王宠用,就重赂向寿。向寿将解口地(今河南孟津区)赠给了楚国。

楚怀王二十四年(前305年),秦昭襄王厚赂楚国,秦楚联姻,成为盟国。这一年,楚、秦一起攻打韩国,围纶氏。而向寿也在楚怀王的推荐下登上秦国相国之位。大致在同年或次年,屈原因反对秦楚结盟被放逐汉北。

楚怀王二十五年(前304年),楚王与秦王在黄棘举行会盟,是为黄棘之会。同年,秦国把上庸(今湖北竹山县,汉中的一部分)归还给楚国。

楚怀王二十六年(前303年),齐、魏、韩以楚国背叛合纵盟约为由,攻打楚国。楚国用太子熊横为质,换取秦国的援军。双方休战。同年或次年,楚国以新城为主郡,来防备秦国从宜阳的进攻,与秦国的关系出现裂痕。

楚怀王二十七年(前302年),楚太子在秦斗殴,杀死了秦国的一位大夫,逃回楚国,使得秦楚关系进一步恶化。这一年,秦国与韩、魏会盟,向魏国归还前一年攻取的蒲阪。列国形势发生了变化。

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年),楚国与齐、韩、魏、秦四国之间爆发垂沙之战。

关于垂沙之战的发端,有两种说法。一说为,齐韩魏谋划攻楚,孟尝君田文担心秦国还会像前年一样救援楚国;为了离间秦楚关系,田文便欺骗楚王说齐国欲与楚国合纵伐秦,楚王答应。然而这时,齐魏韩却出尔反尔,一起攻打楚国;而秦国因知悉楚国先前想要伐秦,也不救楚国。因此楚国大败。另一说则云,齐国和秦国是相约攻打楚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