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 > 这些章节被封了

这些章节被封了(第4 / 20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屈原的太阳垮了,楚国的黑暗也将至了。

熊槐是楚威王之子。楚国自楚肃王开始,经过近60年的休养生息,到楚威王后期,国势达到顶峰,与先后崛起的齐秦并列为三大强国,楚国成了当时诸侯中最大的国家,也是当时物产最丰富、人口最众多、军队最强盛的国家。楚威王十一年(前329年),楚、秦联合伐魏,期间魏赂秦上洛,于是秦国倒戈,魏国在南阳击败楚军,是为陉山之战。同年,楚威王去世,熊槐即位,是为楚怀王。

楚怀王五年(前324年),惠施主张以韩魏合齐楚,因此魏国以太子魏嗣(即魏襄王)入质于齐,公子高入质于楚。同年魏嗣返魏。楚怀王六年(前323年),楚国打着送魏公子高回魏国夺太子位的旗号,派大司马昭阳带兵攻入魏国,在襄陵(今河南睢县)大破魏国军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夺取了魏国的八座城池,一雪陉山之耻。同年,秦、楚、齐举行啮桑会盟。次年,因魏惠王耻于襄陵之败,张仪趁机游说魏王推行连横,提出联合秦魏韩来攻打齐楚的主张,并担任魏相。楚、齐闻讯想要攻打魏国,因雍沮劝阻而作罢。

楚怀王七年(前322年),因齐国封与楚国有旧怨的靖郭君田婴于薛地,楚王大怒,想要攻打齐国,因公孙闬的劝说而作罢。楚王又派昭阳向田婴提出用数倍之地来交换薛地的请求,田婴不同意。

楚怀王八年(前321年),韩国想要用中原之地交换魏国的上党地区。因这样交换土地会使韩魏壮大,楚国和赵国陈兵边境,逼迫韩魏取消了这次交易。

楚怀王十年(前319年),楚国因谋划灭越,在广陵(今扬州)筑城。同年,楚怀王称张仪“不忠不信”,施压魏国驱逐张仪,而公孙衍则得到东方各国的支持而升任魏相。至此,合纵的形势便形成了。

楚怀王十一年(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并推举楚怀王为纵长。东周赐胙于楚怀王。这一次合纵中,一说楚军未见出兵记载,一说楚国出兵夺取新隍、於、长亲之地。义渠亦乘机起兵击败秦军。魏、赵、韩三国则出兵函谷关与秦交战,被秦国击败。由于本战中魏国受到损失较大,魏使惠施出使楚国,要和秦讲和;同时楚国大臣杜赫也指出楚国正面临着“东有越累,北晋,而交未定于齐、秦,是楚孤也”的困境,希望与秦国和谈。于是五国纷纷退兵。次年秦军乘胜追击,大胜韩赵联军,合纵宣告失败。

楚怀王十二年(前317年)开始,楚怀王任用屈原进行变法,变法的内容包括“励耕战、举贤能、反壅蔽、禁朋党、明赏罚、移风易俗”等。由于改革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加之楚怀王听信了上官大夫的谗言,这次改革最终失败了。但是,部分新政仍然得以推行。

楚国的余晖仍在。

楚怀王十四年(前315年),秦军在浊泽击败韩国。韩王为同秦国讲和,约定与秦国一起伐楚。楚王用陈轸之计,骗韩王说楚国已经出兵救韩。韩王中计,取消了和秦国的和谈。秦兵再至,楚国却没有履行救韩的承诺。此时韩国难以抵挡秦军的进攻,大败,不得不向秦国求和。

同年,齐国趁秦、韩、赵、楚势力都困在韩国战场(一说此动机附会马陵之战,不可信)、且燕国发生子之之乱的时机,出兵伐燕。楚怀王十五年(前314年),齐国成功吞并了燕国,震动天下。

当时,楚王欲联合赵、魏等国一道伐齐,来使燕国复国。楚国甚至许诺向魏国割地六城,来确保魏国能留在同盟中。然而,秦国却以救齐之名出手干预,一边出兵攻下魏国的曲沃(毗邻函谷关,与山西名城曲沃为两地),一边联合韩国对魏国进行外交施压,从而逼迫魏国退出了合纵伐齐的联盟。于是这次伐齐便作罢了。燕国在两年后才得以复国。

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楚国转而与齐国结盟,北围秦国的前一年攻下的曲沃、以及於中地区(地处商於),来扼制秦国东出。

一说同年,越王彊发兵攻打齐国。齐王为了避免战祸,竟写信劝越王转而攻打楚国。信中称此时“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於中,以至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兵力分散,是越国伐楚的良机。越王听从。于是楚王不得不调兵击退越王的军队。

同年,在齐国的帮助下,楚国已经攻下了秦的曲沃,将要继续进攻於中。

此后,秦国想要断绝齐楚之交。楚怀王十六年底至十七年年初(前313-312年),秦惠文王与魏襄王在临晋、蒲坂(两地隔黄河相对)会盟,会上讨论到分化齐楚的问题。期间,楚大夫景鲤出使秦国,也跟随秦王参加了这次会议。此时,楚王仍然较为重视齐楚之交,他担心景鲤的这一举动会使齐国误会楚国暗中与秦、魏交好,便责问了景鲤。

其后,秦国继续离间齐楚。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年末,张仪出使楚国,欺骗楚怀王说,如果楚王断绝和齐国的盟约,秦国就会将六百里商於之地归还给楚国。怀王中计,不顾陈轸的劝阻,与齐国断交。但秦国却迟迟没有兑现承诺。

楚怀王十七年(前312年)年初,楚国调动此前北聚边境的景翠一军,包围了韩国的雍氏(今河南长葛)。韩国派冷向向秦国求援。与此同时,齐国、宋国也发兵围攻魏国的煮枣(今山东东明)。

面对以上五国大战的局势,秦惠文王口头答应了救韩及联魏攻楚的方案,但还是心存观望。而楚怀王则派出昭鱼、屈匄在边境与秦国谈判,试图争取秦国。随后,秦国大臣甘茂力劝秦王伐楚。他和纵方的苏秦都已看出,如果秦国不及时救援、拉拢魏韩,魏韩就会投向楚国的阵营。因此秦王下定了救韩伐楚的决心。同年,张仪声称前一年只许给楚国六里地,秦楚关系彻底破裂。战争一触即发。

楚怀王十七年(前312年)春,由于秦国已经表态,加之愤于被张仪欺骗,楚怀王决定发兵攻打秦国。陈轸劝楚王继续与秦国议和,一同攻打齐国,楚王不听。

于是楚王发动丹阳之战,派将军屈匄进攻秦国的商於;与此同时,雍氏和煮枣的战役也还在继续。在对峙中,秦军分三路反击楚军。首先,中路的魏章在丹阳(今河南西峡县以西、丹水以北地区)大破楚军,斩首八万,俘虏楚将屈匄,楚国“通侯执珪死者七十余人”;然后魏章率军向西进攻,与西路向东进攻的甘茂会合,攻取了楚汉中六百里地(今汉水中游两岸地带),设置汉中郡。东路的樗里疾曾帮助魏章打败楚将屈匄,又帮助韩国反攻楚景翠所部得胜,接着就向东进发,帮助魏国打败齐军于濮水一带,齐师败走。魏军随后还攻打了附近的楚国襄丘。

丹阳、蓝田之战(2张)楚怀王因汉中失守而大怒,再召集全国的部队进攻秦国,大军深入到蓝田(今陕西蓝田县),距咸阳不到一百五十里,与秦军激战。一说此役楚国战败,并割让两座城池求和;另一说楚国此役得胜,还一度拉拢到韩国。然而不久韩魏又袭楚,攻到了邓(一说召陵附近,一说今河南邓州,一说湖北襄樊),迫使楚退兵。是为蓝田之战。魏章还曾会合韩军攻楚,取得上蔡(今河南上蔡)。次年,秦国进一步攻取楚国的召陵(今河南召陵)。(丹阳、蓝田之战图册来源)

丹阳、蓝田之战的惨败使得楚国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

楚怀王十八年(前311年),在这样的形势下,楚国不得不向秦国求和。此次秦楚谈判经历了四个阶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