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战乱(第1 / 1页)
(后面会越写越好的,希望大佬们能看到最新的一篇,在此感谢大佬们的支持和观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请大佬们莅临指导,会有所修改)
顺王朝历经一百多年盛世后,各地官僚以及世家开始大肆兼并土地收敛钱财,而农民在法交付朝廷沉重的税负和庄主租金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逃离自己的家乡,在别地当起难民。
德正五年冀州周氏周尚看到朝廷能于是在冀州散尽家财聚集十万之众,在同年九月发动起义发布檄文,起义檄文上书写着顺王朝各种压迫人民和残害忠良。
到德正七年冬周尚率领起义军攻入深州,周尚自认为自己已经可以成为新时代的皇帝,于是自封自己为梁王。而各地野心家和世家纷纷也开始在自己当地造反起义。
德正八年朝廷的军队在洺水大败于梁军,朝廷从此再威严和人心。德正皇帝则在慌忙之中接受了司空苏元产的建议让各道州的官员自行招募兵马用来防守或者反击梁军以及其他起义军。
而这个决策既有弊也有利,终于在德正九年由各地军队组成的朝廷军把梁军全数围剿在武邑,德正十年,德正帝离奇的一病不起,没过几月就病逝由三皇子登基,年号永安。
永安二年,永安帝接受太子太傅鲁归延的建议削弱诸侯们的势力和权力。
永安四年魏王孙赞不满朝廷,于是对外宣称皇帝身边有奸臣作祟,扰乱朝政,打着清君侧的口号发动起义并连克数城,攻入京城后立马把鲁归延在朝堂之上斩首,没在京城呆几日便逼迫顺帝与文武百官迁都平阳。
永安四年,魏王孙赞在咸宁一带击败与自己素来不和的宋王郭渝深,大胜而归平阳没几月,永安帝便禅让孙赞,孙赞大赦天下并建国魏,年号元昭。
随后邀请各地割据势力前来朝会,而各地势力要么表面做做功夫,要么直接不去祝贺自己独立,一时间天下在明面上彻底变成四分五裂的局势。
孙赞登基后,内心极度不满那些不愿臣服自己的割据势力,在安排好朝廷事宜后,于元昭三年调集全国壮丁,对外号称十万大军征讨淮南王吴仁宏。
在黄河下游两军决战,魏军依靠铁骑要大胜淮南军的时候,淮南军指挥使崔参不顾参将的劝解,坚持命令士兵开拔黄河,用黄河大水击溃了虎视眈眈的魏军,而崔参则率领兵马追杀溃逃的魏军,并在其中生擒魏王孙赞。奈何百姓不理解崔参的这种灭敌之法,百姓们纷纷因为黄河开拔而怨声载道。
在战胜魏国不到三月时崔参便离奇的生病,随后一病不起,不治而逝,百姓们得知后皆都称其是罪有应得,而淮南王则是意味深长的看着崔参的下葬。
魏国太子孙望得知自己父皇被抓,不思如何去救,在得到侍中司马安的支持下反而登基称帝,建元昌武。而朝廷事宜皆让侍中打理,自己则沉沦于后宫之中。
昌武元年三月,淮南王把孙赞送回平城,但很快孙赞便死于路中。另一边淄州刺史袁泉借助当地世家的支持下,开始暗地里偷偷招募兵马,并于昌武二年夏起兵自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于同年七月对外号称亲率五万兵马攻打淄青节度使韩索,韩索在得知后慌忙调集各地兵马前来青州救援。
昌武二年七月底,夏天的暖风还在世间流荡,蟋蟀也在林中鸣叫,此时的登州折冲都尉李正和果毅都尉任登正率领本部人马在前往青州的官路上。
而官路的路道两旁是提心吊胆逃命的百姓们,百姓们的神情大多数都是茫然的,眼神里则早已经失去对未来的希望。
李正眸光黯淡的看着这些逃亡的百姓,内心对于这些争夺地盘而发生的战争深恶却又很奈,奈于自己不过是一个折冲都尉没办法拯救这个悲惨的世道,想到此处李正轻轻的摇了摇头,眼神迷茫神情恍惚。
像我这样的人,真的可以拯救黎民百姓吗?思考了许久,始终想不出结果自嘲的笑了笑,随后神情茫然轻叹一口气不自觉的抬起头看向那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虽今日阳光明媚,如此舒适让人多少有一些惬意,但自己的身体却没有感觉到这属于春天的温暖,甚至还多了一份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