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血债血偿(第2 / 5页)
就这么一闹,又是耽搁了半天。并且这相当于是被人骂不还口,非常憋屈。
本来李自成的事情,都是大顺军军中的禁忌话题。可被保定城这么一骂之后,等于摆到明面上来羞辱了一番,让大顺军这边都正儿八经地认识了下他们的王是什么样的。
当大顺军军卒离开保定这边时,能明显看出,他们的军心士气低落了一大截。
就算是军中将领,同样士气不高。
不止是因为保定城闹了这么一出,更因为他们的家小大都在真定城内没逃出来。既然落到了朝廷官军的手中,基于他们的身份,就算没有被杀,回头也肯定会被朝廷官军拿来当肉盾。
可城里的粮草非常重要,肯定是要抢回来的,到时候面对自己家人作为肉盾的真定城,该怎么面对?
这个事情没有人提,但是只要有家小的,肯定担心!
……………………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担心的原因,刘宗敏所领的两万多骑军,是用了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真定这边。
虽然是没有下雨了,但是地面依旧泥泞。马蹄踩着泥坑,战马累得直喘气,一般情况下,骑兵都会很怜惜自己的战马,赶紧让战马休息下。
但是,此时此刻,大顺军的骑兵,没有一个顾及这些战马,一个个都是盯着远处的真定城。
就见城头上朝廷的旗帜飘扬,朝廷官军在那严阵以待,毫无疑问,真定就是属于朝廷官军的了。
确认了这一点,刘宗敏立刻派快马向李自成报信。然后他也不靠近真定城,把骑兵撒了出去,远距离堵住了真定的四个门,同时搜索周边。
城头上,看到这一幕之后,周遇吉便向崇祯皇帝请战道:“陛下,贼军分散,末将领骑军去冲杀一阵,杀杀贼军的锐气!”
就眼前看到的情况,城里的骑军有一万多,而一个方向的贼兵骑军也就五千人左右,以多打少,正常情况下都是具备优势的。
不得不说,周遇吉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其他将领,纷纷跟着请战。
真定城的大胜,让他们对胜利的底气更足。
但是,崇祯皇帝用千里眼观察之后,却还是摇摇头说道:“这部贼军该是流贼所谓的老营,都是老兵来的。卿领兵出战,人家未必会和你打。且人家刚来,心中憋着气的。我军有城墙之利,不战而耗,优势在我!”
他不敢说对古代打仗的本事能强于周遇吉,但是他记得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李自成最想决战,而他,有足够的粮草,最不怕的就是拖。既然如此,那就坚持自己最有利的方面好了。
虽然周遇吉的说法也对,如果能给贼军迎头痛击的话,自然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可是,战事无绝对,万一出了什么岔子,反而败了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除非出城一战非常有必要,否则崇祯皇帝是不想消耗自身兵力的。
听到皇帝不允许,周遇吉等人心中有些遗憾,却也没坚持。
倒是方正化在边上问道:“万岁爷,那些城内的俘虏,要不要把他们打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