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 第107章 魄力

第107章 魄力(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要让关宁军去和建虏决战,那肯定不干。手中的军队拼没了就没了!

为此,辽东巡抚黎玉田到任后,在崇祯十五年年底就提出,关外已经没有守的价值,退守山海关为好。但是,这个提议压根就没起什么水花。

要是以前,多少都要粉饰下太平,至少不能说得那么不堪。可如今皇帝已经领军出征地方上,岂会不知道外面情况如何,因此,实话实说便可,没有粉饰太平的必要了。

他的这份密旨,如果早一个月给吴三桂的话,吴三桂肯定不会听话。就以前的崇祯皇帝,要真有能力处罚吴三桂,那松锦之战后论罪就该罚吴三桂的,结果为了安抚吴三桂,反而给他升了官。

已经从阳和到达这里的魏师贞,也同样很积极,出列奏道:“陛下,我军可兵分两路,一路出雁门关向南追击贼军,另外一路出宁武关,过宁化所,静乐,直插太原西部!”

在诸将见礼之后,他便严肃地宣布道:“李自成大军从代州撤走了,目前消息,是往南退。夜不收前探消息,甚至发现连忻州之敌都有退兵的迹象!”

只听吴三桂对他们说道:“陛下在密旨中说,让我把辽民迁入关内之后,不用担心粮草物资的供应,安心守好山海关,他对我等种种心思皆既往不咎,以后一定要听他的,再敢阳奉阴违,就算我们投靠了清国,他也终有一日会御驾亲征,攻灭清国,斩杀我们!”

身处抗击建虏的前线,眼看着朝廷败仗一场又一场,关内还烽火遍地,以吴三桂为代表的辽东军事集团,早已学会了拥兵自重。

说到这里,他似乎是为了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便举例说道:“去年孙督师和李贼的决战,便是如此。那李贼先佯装不敌,一路退至襄城,尔后筑小土城二十余座,城前一二里皆凿坑堑,其城之隙处亦然,以此固守。再派刘宗敏领骑军切断了孙督师拉长的粮道,最终打败了孙督师。”

所以哪怕到了崇祯十七年,局势已经非常危机,上下一致认为关宁军要勤王救驾,吴三桂也是磨磨唧唧的,比刘泽清之流用更合理的理由来拖延时间,静观其变。

因此,崇祯皇帝宁可吴三桂直接造反,或者投靠满清,局势明朗之下,反而更容易操作。

因此,听到皇帝的话之后,贺赞当即抱拳出列,兴奋地奏道:“陛下,末将愿领本部人马追击贼军,夺回忻州、太原!”

听到他的这些话,内阁辅臣蒋德璟还是皱眉说道:“那不能先暗中使人拿下刘泽清、左良玉等人,然后宣布其罪状,如此引发之危害岂不更小?”

此时,他的心腹手下听到他的话,也都震撼于皇帝的决心,竟然连这话都说出来了,那就只能二选一,不可能再左右逢源,两头捞好处了!

良久,杨坤不由得感慨道:“他就真不怕我们投了清国啊!”

可是,如今把这份密旨交给吴三桂,他却是能看出,皇帝是真有这个魄力不说,更有太祖皇帝显灵的事情,皇帝已经变得和以前不一样,真具备了破罐子破摔的本钱了。

真还有其他路的,确实不会选投靠清国!

这么想着,感慨着,吴三桂便动笔开始写奏章了。

可是,退入了关内,就不是关宁军的地盘,失去了自己的粮草供应,就会受制于朝廷了。

他有这个自信,知道这个事情的人,绝对不可能去告密,甚至可以说,连书信中几个关键的话都知道,这可是只有他本人才知道的,但是皇帝还是知道。除了太祖皇帝显灵之外,真的没法解释了。

………………

其他将领听了,也是跃跃欲试,想要请战之时,却见崇祯皇帝皱眉问道:“李贼大军兵力雄厚,为何退得如此干脆?”

一听这话,中军帐内的将领都是惊讶。

明旨宣布左良玉和刘泽清等人的罪状,除了他们理解的那些原因之外,还有一条,就是可以重新分配土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