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魄力(第2 / 4页)
这个事情,说起来的话,该是崇祯皇帝的锅。因为孙传庭知道不宜追击,但是朝廷下旨,要孙传庭不得延误剿贼,不追,就会治他的罪。无奈之下才犯了兵家大忌,只能追击,结果败亡。
崇祯皇帝一听,立刻追问道:“然后呢?”
有了范景文来解释打圆场,最终文华殿内的臣子,终于勉强接受了崇祯皇帝的这份旨意。于是,明旨发于天下,可以想象,必然又会引发天下震动!
此时的崇祯皇帝听了,感觉周遇吉说得很有道理。
别的不说,就孔有德等人,封了王爵又如何,见了女真人也像狗见了主子一样;听说那多铎甚至都强玩汉人大学士范文程的老婆,能奈人家何!
他们发现一个情况,就是太子朱慈烺真的是以皇帝为尊,不管什么,皇帝是什么样的意思,他就怎么做。据说连晚上批阅奏章的时间,都是学皇帝的。
然后便是两军决战于太原啊!
要拉关宁军去剿贼,那肯定也不行。至少崇祯年间从关宁军拉出去的几支队伍,包括曹文诏,祖宽等人,哪怕开局连胜,最后也是灰飞烟灭。
随后,他出面打圆场道:“陛下旨意,未必没有道理。刘泽清,左良玉之流,明为官军,实和贼寇又有何两样?杀良冒功,劫掠地方,无视上官节制,无论哪样,都对朝廷有很大的危害!”
这种事情,除了几个心腹之外,自然不可能被外人知道。
崇祯皇帝在方正化的陪同下,从后帐转出,坐上主位。
说到这里,他似乎是更理解了皇帝的做法,便恳切地说道:“明旨天下,虽有一时之痛,却利于久远。陛下能有此决心,我等该支持才对!”
倒是一直不说话的周遇吉,此时皱着眉头说道:“末将以为,李贼大军是要让我军放弃天险,且拉长粮草补给线,再和我军决战!”
他舅便是祖大寿了,此时已经投降满清,并且还奉皇太极旨意给吴三桂写过几次书信,用高官厚禄利诱他归降满清。
然而,太子朱慈烺任凭他们怎么说,就是没有一点同意的表现,反而到了后来,便问他们道:“是你们大还是我父皇大?孤是听你们的还是听我父皇的?”
李自成军队的追赃助饷,左良玉等人劫掠地方,他们的对象肯定都是地方乡绅,只有这些人才有钱有粮。这些人被干掉了,那就都是无主之田了。回头崇祯皇帝领兵打过去,就能轻松解决土地分配问题。
听到这话,郭云龙等人也是傻眼了。
因为退入关内的话,吴三桂这支关宁军就要听朝廷的了,没法再拥兵自重,这是他肯定不愿意的。
“朝廷当使驱狼吞虎之策,方为上策啊!”
divclass=contentadv“……”
结果,他的所有心思,都被崇祯皇帝看破,直接点明了。
关宁军这些人,对满清那边的情况,自然是有所了解的。知道皇帝说这话,还真是事实。
如果是崇祯皇帝出京之前给吴三桂,他也不一定会听话。哪怕他最亲的家人都在京师,也是一样。因为他知道,朝廷根本没法承受把山海关交给满清的后果。
杨坤虽然不说话,却是在点头,认为有这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