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沽名钓誉之辈(第2 / 3页)
等到嘉定伯周奎,也就是他亲姥爷回答时,他立刻竖着耳朵盯着他,脑海中闪现出母后悲痛一幕,不知道为什么,心中有点忐忑起来。
不过这时,崇祯皇帝先开口说道:“下一个!”
这个声音很低,刚好张国纪能听到,上面的皇帝是不可能听到的。
前面的时候,公爵出五百两,侯爵出三百两,伯爵出一百两,他还真的按照这个出法,真的只出一百两了!
朱慈烺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当他明白过来,自己没有听错之时,顿时大怒,当即喝道:“大胆,你竟然敢……”
他这一说话,顿时金銮殿内鸦雀无声。人人低下头,不再言语。
他正想着,就听周奎在奏道:“陛下,老臣亦无余财,当凑一百两以为国用!”
第二位是定国公徐允祯,开国功臣徐达的后人,属于大明朝唯一的一门双公家族,也是家世显赫之极的那种。
他这话一说出口,顿时石破天惊,满朝哗然,所有人都转头看向他。
父皇果然是没说错,国难当头,他们压根就没当回事!
崇祯皇帝听了,不动声色,问道:“当真?”
本来的话,他不打算按照历史上那样逼捐,让他们捐款,而是借钱,有借条的那种。不过如今他们既然都觉得印宝钞好,那就连借条都不用了,正好拿宝钞来当借口。
朱慈烺一听,怒目圆睁,又想爆发。
“当真!”朱纯臣听了,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似乎事实就是如此,压根不需要再思考。
而少数清醒的官员,在这种大势之下也难以反对。蒋德璟该是如此,甚至他因为怼皇帝,怼这种情况多了,以至于和崇祯皇帝难以相处下去,被革职离开了朝堂。
他终归是知道了他母后掏了五千两银子的事情,此时,如果这周奎出五千两,也能在此时鹤立鸡群,不管怎么样,看在母后的面子上,就勉强认他罢了。
看到这一幕,周奎心中有些忐忑起来,他转头看了下前面几位公爵,最终还是咬牙说道:“老臣想起来了,可以多凑一点,出一百五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