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糜汉 > 第四百二十三章 二擒二纵 世之良谋

第四百二十三章 二擒二纵 世之良谋(第5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有些反应快的汉将,脸上则是出现了喜色。

那两句看似是有两个可能的疑问句,但实际上却是陈述句。

陈述着一个只要是常人,都会认为的事实。

二擒二纵,古往今来从未有过。

更何况从常理上来说,诸葛亮是平叛的汉军主帅,而孟获是在地方上造反的叛军首领。

从身份上来说,诸葛亮与孟获是天然对立,甚至于应该是不死不休的。

可就是在这样不可调和的身份之间,却发现了二擒二纵这令人匪夷所思的事,高定与雍闿又怎么不会对孟获起疑呢?

要知道他们之间本就是以利益结合在一起的盟友关系,这种关系根本就不稳固。

而既然是身为叛军一方,那肯定是小心谨慎的。

只要高定与雍闿一旦对孟获起疑,那么他们势必会对孟获做出相应的防备举动。

甚至他们之间直接有可能发生火拼。

而一旦敌军之间发生规模大的火拼,那么汉军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现在诸将才明白,为何诸葛亮也要将孟获的三千彝军放回。

既然诸葛亮是抱着让敌军火拼的打算,那么当然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孟获的军事力量。

不然要是将孟获孤身一人放回邛都县,高定与雍闿轻易就可除去孟获,那样还怎么让敌军发生火拼呢?

二擒二纵,乃是一个阳谋。

雍闿与高定不难看出这可能是诸葛亮的离间之计,但就算他们看出来了,他们敢去冒这个险吗?

最重要的是,从表面上看二擒二纵都是诸葛亮仁义无双的表现,也是大汉身为华夏正朔展现在世人眼前的一种气度。

我想对敌人施行仁义,可敌人自己要火拼,关我天朝正兵什么事?

从始至终,我大汉天兵都是代表正义的一方。

世人常言实利与虚名,二者不可兼得,例如当年的曹操便是不幕虚名只取实利的代表人物。

可在诸葛亮这里,好似这一点常识却不再是常识。

实利与虚名,诸葛亮都可以用他的智慧得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