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杖责马谡 孙权资敌(第3 / 5页)
随着时间的推移,邓艾率军固守在江原县已然有一段不短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黄元也曾派探子来进一步打探过江原县的情况,甚至还派使者来向邓艾下战书过。
按照黄元的推想,邓艾年轻气盛,在他的激怒之下势必会打算出城与他会战。
可让黄元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是把邓艾成功激怒了——他的使者的头颅被邓艾砍下,并挂在江原城墙之下。
可邓艾斩杀黄元使者之后,他却依旧抱着按兵不动的打算。
邓艾的按兵不动让黄元急的跳脚,却也间接引发了他大军中的一个小地震。
而这场小地震的起因在于马谡。
这段时间内,马谡曾多次劝过邓艾,应当尽快将黄元的叛军清缴。
马谡之所以会建议邓艾出兵,一方面是他觉得黄元的叛军人数虽多,但大多都是乌合之众,战斗力不强。
另一方面江原县的背后就是成都,他们领军到达江原县的消息也早已经传到成都,想来现在成都中的各位大臣都将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
包括刘备。
短短数日,那些大臣或许还能理解邓艾是想养精蓄锐。
可一个月的时间都快过去了,邓艾面对嚣张的叛军却还一直未有行动,那么肯定是会引起各种非议的。
马谡这次北上是想立功的,不是想着无端受人非议有损清名的。
可是面对马谡的进言,邓艾一直就一个态度——无动于衷。
马谡见一直劝不动邓艾,作为邓艾副将的王平又不愿意和他一同劝谏,他就难免有些气急败坏。
马谡在益州一向以智略百出闻名,往日就连诸葛亮都会时常采纳他的计策,这让马谡往日中一直自视甚高。
但让马谡没想到的是,丞相都不会对他的谏言置若罔闻,邓艾这个卑鄙出身的小人竟然敢如此。
当然再如何气急败坏,马谡一个护军还是没办法染指大军的指挥权,他便只能暗自生闷气,并找军中的一些好友饮酒叙旧。
与三五好友叙旧之时,马谡难免会向他的好友们倾诉自己内心的烦恼。
倾诉的多了,自然就变成牢骚了。
由于马谡的身份特殊,他的牢骚很快就传遍了全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心。
当邓艾听说这件事并让人查实后,立即变得大怒。
他之所以按兵不动,是为了消耗敌军的锐气,马谡向他建言时,他也曾一五一十说出过自身的谋划。
可他却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马谡竟然还敢语出异议,扰乱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