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糜汉 > 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制掘根 群情激涌

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制掘根 群情激涌(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但是他就是看出这一点,才会毅然决然地继续推崇“三老”制度。

因为那时候刚刚建立的大汉是残破的,是动乱的,他需要给这些地方上的“三老”相当大的政治特权,来换取他们对大汉的认同感。

从后面发生的种种事件来看,刘邦的目的很完美的达到了。

只是无论在任何朝代,任何时期,地方行政都是稳定国家的关键。

“三老”制度随着时间的发展,他的权力也在无限的膨胀。

由于“三老”在汉代特殊的政治地位,“三老”一可左右乡党舆论,对“乡举里选”的察举,征辟往往起到关键作用。

同时三老又是制定地方法律法规的重要组织,同时也是宣传国家政策法规的教化组织。

甚至到了后来,就连大汉地方政府的政策法令的颁布和施行,都要请示三老。

最关键的在于,“三老”并不是政府直接任命的,很多时候乃是由地方自发选举出来的。

这一点直接导致“三老”慢慢往地方豪强的属性演变。

因为人皆是有私心的。

既然政府不干预“三老”的选举,再加上“三老”一职在地方上拥有的令人垂涎欲滴的莫大影响力。

那些“三老”怎么会不想将这个位置,传给自己的后人呢?

一代两代之后,后世人所熟知的地方豪强便不出意外的出现了。

正因为地方豪强的前身大多都是“三老”,他们才会在自己家乡拥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由于这种在当地的强大影响力,所以很多大汉朝廷直接委任的县令,乃至于太守,都不敢与地方豪族硬抗。

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乃至于性命,慢慢变得与当地豪族同流合污。

这便是汉代时期的“皇权不下乡”。

在皇权不下乡的情况下,大量的土地兼并及荫庇人口的行为开始变得猖獗了起来。

数之不尽的良田被侵吞,数之不尽的良民为了生计被迫成为地方豪族的家奴。

而人口与田亩,便是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的根本。

当这两个根本失去之后,只会导致大汉的国力越来越弱,而地方豪强的势力却越来越强。

再加上他们在官场上的政治影响力,他们才有胆量对抗中央政府,扯旗造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