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糜汉 > 第三百六十三章 利剑在手 可创生机

第三百六十三章 利剑在手 可创生机(第4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在糜旸的安排下,司闻曹原本主要分为靖安司与主记室两个部门。

靖安司主要负责的是梁州境内的督查事务,属于司闻曹中的行动派。

而主记室顾名思义,就是汇总分析所收集到情报的部门,算是后勤部门。

为了创立这个部门,糜旸可是砸了不少钱下去。

后来他发现反正都砸钱了,为何不多砸一点,让司闻曹的作用发挥的更大一点呢?

在这种想法之下,糜旸又在司闻曹之下设立军谋司。

军谋司与靖安司不同的是,他主要负责境外的军事情报收集工作。

而相比于境内的督查工作,军谋司负责的境外刺探敌情的工作,无疑更加危险且招募合适的探子并不容易。

这也是王洪所说的,军谋司筹备不易的最重要原因。

毕竟背靠糜旸的王洪,又不缺钱,他缺的只是人。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是任何兵家都懂得的道理。

因为这一点,所以当世三家经常在对方境内安插探子。

当然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当世很少有专门的军事密探,很多都是兼职的探子。

甚至有时会出现探子,将一份情报送给两家不同势力的情况。

这种性质的探子,基本都是商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很简单。

当世绝大多数人都是足不出县的,在交通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各地的风土人情、口音俗语都相差巨大。

要是寻常人去当探子的话,恐怕一开口就会被怀疑身份,还探个锤子。

至于那些有能力外出游学,并且学习官话的人大多都是世家子弟。

这样身份的人,是不会自甘堕落去当探子的,地位低不说,还容易送命。

相比于以上身份的人,商人当探子有着各种便利。

商人为了生意经常需要走南闯北,这一点就保证了他们有基础能获得境外的消息。

另外商人善与各种人物打交道,毕竟这是他们的生存技能。

再加上纵使部分商人因为风俗、口音被认出来不是本地人,也不会引起人的怀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