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良臣群起 太守人选(第4 / 6页)
面对股肱之臣这样于国于己有利的请求,曹丕当然没有理由拒绝。
他看着贾逵不禁赞叹道:“汝真国臣矣。”
在赞叹完贾逵之后,曹丕马上让中书令孙资拟诏。
他要快速将今日国之干臣所献的策,以最快的速度给实施下去。
让曹丕没想到的是,就在方才他还为国无良臣献策而感到恼怒。
没想到在刘晔出来后,就接二连三有良臣出来为他献策。
要是之前有良臣如此献策,为他打败汉军该多好呀。
曹丕不知道的是,现在之所以会有这番情势,完全就是他自己造成的。ωωw..net
诚然刘晔对时局的见解乃是当世翘楚,但要是说目前在宛城中的魏臣中只有他有着非凡的见解,那也是不然。
方才一部分魏臣,是如刘晔一般不同意放弃宛城的。
但之所以他们没及时出来进言,是因为曹丕之前的表现令他们心有顾虑。
就连被曹丕倚重为心腹好友的司马懿,他心中也有着这种顾虑。
现在的子桓不再是当初那个礼贤下士的魏太子了,他变得越发乾坤独断,越发刚愎自用。
要知道就在这个大殿中,一位名为鲍勋的忠臣所洒下的血腥味,这时还依然飘荡在众臣的心中。
难道鲍勋当初所进言的不是良言吗?若当初曹丕肯听鲍勋的,魏军又岂会大败?
甚至当初贾诩所献的良策,曹丕要是肯采纳的话,目前魏军的局势也不至于如此被动。
魏国从来不缺良臣。
而之所以在刘晔出来后,司马懿与贾逵会接连出来献策,只是因为他们看到曹丕终于肯接受正确的意见了。
而在这三位大臣中,刘晔因为想要更高的权力或者说地位,他的表现更像一位投机者。
只是从曹丕目前的反应来看,刘晔冒险的投机行为,无疑是做对了。
因为在曹丕的口述诏书中,有一道诏令便是赏封刘晔为关内侯。
至于其他的司马懿与贾逵两人,亦各有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