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糜汉 > 第一百七十三章 葛公德政 盛世场景

第一百七十三章 葛公德政 盛世场景(第5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处于都江堰灌区的绵竹、广汉一带的水田,保持着高达亩产三十斛以上的记录。

而同时期的曹魏与孙权治下,水田亩产的最高记录,还没这一半.......

在糜旸的视线中,众多身穿麻衣的百姓正埋头在脚下的田亩中劳作着。

若是仔细看,他们的脸上都或多或少都流露着幸福的笑容。

何谓安居乐业?

脚下有田,手中有粮,这便是所有百姓最向往的安居乐业。

而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给他们的。

在诸葛亮执政之前,这众多百姓大多还是豪强大族的佃户,没有人身自由。

他们一生辛苦劳作,可能都不能有一粒属于自己的粮食。

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们自己成为了田地的主人。

诸葛亮一生致力于恢复,先汉文景之治时天下富庶的盛世场景。

所以哪怕诸葛亮明知道屯田收获的粮草更多,但自他执政以来,并没有大规模在蜀中开展屯田之策。

若说屯田,蜀中沃野千里,并且因之前战乱,从关中逃来了大量无田之百姓,实在是具备屯田的一切天然条件。

但诸葛亮深知屯田之策一开,长久以往,监督废除,且官侵民利,最后定然会令百姓受到莫大的伤害,这完全违背了当初他出山的初衷。

在大军进入成都平原的地界之后,远处那座壮阔雄伟的成都城的轮廓已经若隐若现。

看着离成都城越来越近,糜旸的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建安十六年,那时刘备入蜀,被刘备宠爱的方才少年的糜旸,也一并被他带入蜀中。

随后建安二十三年糜旸因为糜芳想念儿子,被召回荆州。

在从建安十六年到建安二十三年八年间,糜旸都一直生活在蜀中。

这段时间正好是糜旸心智,性格逐渐定型的时间,所以可以说蜀中便是糜旸的第二个故乡。

糜旸对这里的一切都熟悉无比。

他对着身旁的邓艾言道:“士载,你观这蜀中民生如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