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割地请和 奉送质子(5000字)(第3 / 7页)
年少时刘备少言语,后来他起兵周旋四方,因为早期事业不顺,他经常客居别方势力之下。
在那段时间里,为了自保,他锻炼了自己的口才。
单论口才,他并不下于他哪一位臣子。
而帐中的关羽及荆州群臣,看着刘备言语犀利,步步生言的样子,他们脑海中回想起了一个年轻人的身影。
当初樊城外的军帐中,糜旸亦是如此步步驳斥潘濬的。
原来这点糜旸是向大王学得呀。
在诸葛瑾快要退出王帐外之时,他最后还是强忍着自身的失措,止住了自己的身形。
他知道刘备终究是英明之主,不是单单能以言语说动的了。
既然言语说不动,那就只能放出实利了。
诸葛瑾在稳住身形后,强忍着心中对刘备的畏惧,对着刘备一拜道:“大王所言有理。”
“当初瑾劝过吾主,但奈何吾主不听,瑾是臣,无法违背主上命令。”
“今日出使,瑾亦知大王对吾主愤懑必深,求和不易,然主让臣往,臣不得不往。”
“在瑾离开永安之时,吾主曾对瑾言明,只要大王能允诺吾主求和之情,两家再缔结盟好,吾主愿将长沙、桂阳二郡归还,以作诚意。”
听到诸葛瑾这么说之后,刘备脸上的冷色才稍微降低了些。
但他觉得单单就归还两郡,并不够。
刘备对诸葛瑾言道:“当年湘水划界,孙权从孤这里分走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
“今既然他违背当年签订的湘水之约,那就将那三郡全部归还吧。”
当刘备此言一出,诸葛瑾脸上神色大变。
在他离开永安之时,孙权可是握着他的手,对其说了“保守江夏”四個字。
这说明,这四个字在孙权的心中,是底线。
因为江夏一郡对江东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江夏东接江东,西邻荆州,北傍豫州,乃是大汉东南极为重要的一块枢纽,是三家必争的一块战略要地。
除此之外,江夏对江东来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江夏境内水域纵横,水运发达,并且南方第一大河长江流经江夏全境,将江夏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