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所以立患莫己知上(第1 / 2页)
春天的BJ焦急地等待着雨水的光临,永定河、白洋淀的水位降到了最低。光秃秃的柳树杨林渐渐地增加了绿意,泥泞的道路因干燥而灰尘漫天,使得往来客商皆灰头土脸。
乏善可陈的日子过得青黄不接,虽然粮食是不缺的,但蔬菜的贫乏让金荣——习惯了物资充足的四川广东南越之后——浑身泛痒,燥热难受。
自从他宣布要向北静王求助,希望这个政坛败类重振旗鼓做个大法官以来,整个京城屏息以待——看他什么时候上门,看皇帝什么时候下重手。
结果,虽口头喊得山响,其行动为零。等着看北静王笑话的,看皇帝笑话的,看金荣笑话的一大把,结果啥都没等到——北静王依然闭门谢客,门上只多了两个断腿老兵守着;金荣吼了一嗓子后就熄了,龟缩在凌府不出门;水家王家几个孩子倒是神出鬼没,六条人影子无处不在。
朝政四平八稳,何庥的尊王抑强梁计划目前处于搁浅状态,大家的目光全在“洋布价廉物美,土布怎么办”这个讨论上——长此以往,举国无织矣。
在有心人推动下这个议题最近很热闹。
江南当然喊着要振兴国布,撵走洋布血汗工厂——英国童工每天工作十八小时没有劳保没有养老没有公费医疗万恶的资本主义不讲人权盘剥妇女儿童种族灭绝……
另一派意见,洋布好就用洋布,国布好就用国布,大家公平竞争——洋布还能收上税呢。至于英国遍地血汗工厂,他们盘剥自己的老百姓,关我们何事?国布交易税根本收不上来,你对国家没贡献,国家凭啥帮你?
江南巨商跳着脚骂,说这些话的人,良心坏透了!国布不纳税?每张织机都是交钱的!布店难道没上税吗?国布养活了那么多老百姓,皇商还倒贴钱送进内造,怎么能说与国无益?
这个议题就僵在这里了,织机上缴的钱本来就少,而且还基本上都留在了地方,中央捞不着几个,所以才有“收不上税”之说。每次想让地方把这个钱交上来,他就有一万个理由,涝旱病,海堤河堤……也就是比明朝时做得稍好而已!明朝时基本上江南巨商是一文钱不掏的,直到整个国家崩盘——不是大家看不到后果,而是别人都不交,我凭什么交?反正都在抽砖卸瓦,我何必替老朱家考虑?
至于皇商,嘁,你们贿赂皇帝,不就是让皇帝吃了好处,你们就可以逃税嘛!人人打破头抢着做皇商,还哭穷……那就不做呗。想做皇商的大有人在!
至于好处……但谁敢说皇帝好处的归皇帝,朝庭的税收归朝庭?谁敢说敬献皇帝不等于贡献于国?谁敢说——就算内庭拿到了好处,又不会少从朝庭要一两银子?
但是皇帝并不这样想:皇室的御用商人怎能等同于普通老百姓?你们逼死他们,莫非是向朕示威?
皇帝细长的眼睛里泛着冷芒,再凶悍的御史也不敢把话挑明:洋布不远万里运到中国还能那么便宜,土布那么贵,分明是江南商人在盘剥百姓!这说明这些江南家族是在喝老百姓的血!
皇帝你就是帮凶!
一连几天皇帝都拿不到他想要的结果,不由得对内阁越发失去了耐性。
水硕冷笑地道:“保护国货就那么难?你们把那些靠土布养活的几十万户织工置于何地?”
这是皇帝首次下战场亲自手撕反对派。到目前为止还没人想到大机器生产对成本控制的意义。人人都在想从洋土之争中获得某种权力——江南巨商背后的这些大家族吃得那么肥,也该让些好处出来了。至于借此敲打敲打皇帝——休想拿国库的钱补贴奸商!
对皇室进行约束和打压则是文武官员的本能共识。
洋布打垮了土布,就相当于江南巨商实力下降,正好大洗牌。可惜朝庭大半官员来自南方,加上皇帝的压力,只怕北方顶不住多久。
贾政目前在忠顺王办公室忙着搭这个经世济用研习会的架子,做的都是具体工作,他听见皇帝发出类似最后通牒,心头愠怒。本着“皇帝要的一定不给”的原则,同时正好还能恶心恶心何庥。他出列道:“臣有一事不明,请江南各府指教。”
看到真正的大佬撸袖子上场,合体都有,立正!稍息!一双双噬血的眼睛开始充血,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兄弟们注意。
江南织造只是个太平官,哪敢接贾政的茬?更不敢违逆江南的心意!君不见当年林如海帮皇帝弄钱,得罪了盐商,最后落得个壮年落幕下场,后来中央空降来的干部都只敢做江南布商、盐商的点头机器了。至于曹雪芹祖上三代织造,却弄出巨额亏空来,焉知不是江南巨商地给他上眼药?打狗给主子看,就看你拎不拎得清?乾隆就拎得很清,一次一次地跑江南,纡尊降贵地留下书法,只求江南钱粮能按时按量送BJ去……
贾政道:“去年风调雨顺,苏杭好像还缺粮来着?杭州府请回答,你们每年调入粮食有多少万石?”
杭州府杨屷正好回京述职,他抹着汗出列,报了一个数字。其实漕帮有更精确的数字在皇帝手里,两江、江淮、河南、苏北向京城、杭州、苏州运送的粮食并非一个小数。
贾政问:“倘若江淮河南突发大水,粮食无法外运,你们苏杭怕是要啃桑叶和棉花了?”金陵贾氏没有织机,只做枪炮火药生意,由甄氏许氏把太仓陈粮卖到蒙元……所以你们就看笑话?有人眼睛开始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