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拍摄(第5 / 6页)
刘施施有些心疼的看着三石,这孩子才十四岁啊,99年生人,差点就成了零零后了。
不过,要是他真成零零后了,那就这履历,还有三小只的事?
当然,现在也未必有了,一个飞流,一个路空文,十八之前的男艺人,他绝对是独一号的。
十八之后也差不到哪去啊,就爱国类型电影,能大赚钱,而三石的形象,其实很适合的,皮肤颜色还有坚毅型的脸,虽然撑不起大男主,但男二号高高的。
而现在,赵牧云这么一改,那三石的动作戏又增加了,尽管,增加的也不是很多,比起赵牧云心目中成片的动作戏,其实这次要拍的多得多。
因为他要教一教,顺便多来点素材,算是为之后的特效大片积累经验。
就像是其他导演,他们是怎么拍的,实际上有很多导演都是只有一个大体梗概。
比如宁皓,他拍戏就喜欢改来改去的,喜欢多线叙事,那拍着拍着就会有新想法。
包括很多导演,他们在拍摄的时候,如果突然有了新想法,会立刻更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牧云倒是和吟诗小达人挺像的,都是直接准备好完善的剧本和完整的想法,然后再开始拍摄。
除了这次,剧本被写成依托答辩了,毫无逻辑可言。
实际上,这也是赵牧云很是认同他的一个点。
在拍摄前,你得有一个绝对的完整的想法,当然,肯定是要有好几个剧情发展方向的。
这是很正常的,吟诗小达人也会这样,全球的导演都会这样,要不然,剪辑就不会这么重要了。也就赵牧云不需要,因为有“先见之明”。
但要是真拍着拍着有了新构思,然后再改剧本,其实也是对投资方的一种欺骗,有了新想法,势必要多花钱。
电影工业化,本质上,就是一种标准化,可能会扼杀些什么,但有利必然有弊。
至于少花钱,怎么可能,就算少了,那也要进导演的腰包了。
但是,吟诗小达人喜欢按照剧情拍啊,这玩意,他也不省钱啊,花的更多了,什么,你说人家拍戏建座城,算是自己的地方了,浪费的只是时间,那没事了。
就是吟诗小达人的想法严格的有点过分了,他就让演员完全按照他的想法来,不让有自由发挥,这点就不好了。
演员要是入戏了,可比你了解这个角色,就好像罗琳懂什么哈利波特,尾田懂什么海贼王一样,岸本懂什么火影一样。
所以,赵牧云并不赞同这一点,他向来是把角色的大方向把握好,你要是离谱了,那不行,但允许自由发挥。
就好像高媛媛之前对着胡君突然临场加戏,表达对他弄丢孩子的不满,感觉,高媛媛当时把胡君带入成赵牧云,把赵熙熙带入成赵瑾萱了。
手一动,然后收了回来,没扇过去,胡君差点没接住。
还有三石在拍被足球击倒后,小声嘟囔了一句妈卖批,然后低着头走了,以为要重来一条,但赵牧云就是感觉这条不错,挺有喜感的,还有最后畏缩的低头走人,很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