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日之特战枪神 > 第一百五十八章:新海军

第一百五十八章:新海军(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而由于10艘炮艇相当出色,国民政府又在1936年追加了10艘的订单。新一批浅水炮舰分为两组,既有排水量600吨的泰宁号,也有排水量100多吨的都宁号,以完成不同类型的巡逻任务。

但江南造船厂在1937年刚刚开始建造第一批的泰宁和都宁号时,七七卢沟桥突然打响。两艘炮艇的艇身甚至还没有成型,在随后的大撤退中,都丢弃在江南造船厂的船坞中。

这10艘炮艇剿匪是足够了,却难以和日本扬子江舰队的主力舰对抗。日本扬子江舰队主力炮舰,排水量至少也有200吨以上,装备76毫米以上主炮,航速至少15节以上。

以比宁级炮艇早10多年下水的日本势多级炮艇为例,它的排水量为300多吨,续航时速16节,装备2门76毫米火炮和5艇高射机枪。而宁级炮艇的57毫米火炮的炮弹不过6公斤重,装药量不大,难以对较大的日军炮舰造成威胁。

而且,57毫米火炮并非机关炮,射速有限,同日军扬子江舰队军舰普遍装备的76到120毫米大炮相比,也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甚至比不上日军50毫米左右的速射机关炮。

更可怕的是,这些炮艇防御能力几乎是没有的,可以抵御轻武器和远距离炮弹破片,但难以对抗敌人的轰炸和舰炮的攻击。

如果和日本舰队正面对抗,还没逼近日军的军舰,就被一炮解决了。至于防空能力,57毫米,20毫米防空炮和3到4挺高射机枪,确实可以有效在2000米距离内形成近距离防空火网,但2000米以外,就难以发挥什么作用。

如果日军以少量飞机采用低空冲击,这些炮艇并不怕。但如果多架飞机同时攻击,或者采用高空投弹,这些小炮艇自然就对付不了。尤其这些小艇没有装甲,艇身又太小。

一旦被空袭,哪怕炸弹没有投中军舰,只是在军舰附近爆炸,也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薄弱的小船客很容易被炸弹弹片击穿,导致大量进水,最终沉没。

只能说,国民政府的海军,实力确实太差了,最多用于维持江面近海治安,在战时作为辅助力量,巡逻,侦查,运输物资而已,本来就不可能和敌人正面对抗!

中国海军力量太薄弱,所以无论这些无名小卒是否愿意,他们都被迫加入抗战战场,以自己微弱的力量抵抗强大的日寇。

由于攻击力和防御力都过于薄弱,正面对抗显然死路一条,宁级浅水炮艇在抗战中也是以布雷为主。同时,他们也作为日常的巡逻工作,以获得日本舰队的情报,同时负责运输重要物资以及运输部队的任务。

在日本基本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当时,他们自然是非常危险的。其实不要说这些小不点炮舰,就算是最先进的宁海号平海号轻型巡洋舰,也不过在空袭时候坚持了一两天而已。

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的海军依旧拼死作战,誓死不退,让日寇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武汉会战前后,此时长江上还有6艘国民政府的炮艇在活动,他们参与了武汉会战的布雷工作,前后布雷近干枚。由于他们的航行能力很高,还负责向各大要塞运输物资和弹药工作。

整个武汉会战中,中国海军残余力量全部上阵。这6艘新型炮艇也作为一支生力军使用。它们的体积小,吃水浅,所以往往用于危险水域的布雷工作,在第一线布雷阻挡日军推进。

武汉一些要塞众多,但陆地没有铁路,公路破坏了大半,运输非常困难。一些要塞急需要的弹药和补给,只能通过宁级炮艇通过水路紧急运输!从武汉顺流而下到各要塞,一般只要几个小时时间,效率很高。

所以,宁级炮艇明知道非常危险,也硬着头皮执行任务。整个武汉会战中,宁级炮艇始终都在第一线,也发挥了巨大作用,自然他们也成为日本空军首要打击对象,伤亡惨重

其中,威宁号等多艘宁级炮艇紧急奉命,从鄱阳湖一带布雷,阻止日军越过马当向江西省推进。

威宁号的严传经上尉是清未著名翻译家严复的堂弟,烟台海军学校航海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抗战之前,严传经就曾经说过:作为海军军人,我们最光荣的归宿就是为国牺牲鱼腹中。

而他在殉国时,也不过43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