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理想失败(第2 / 6页)
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想过会有失败的可能,以为就是走个“过场”。
该说不说,那个时候,有能力发射国际商业卫星的发射场并不多。
委托方休斯火箭公司,能够做的选择也不多。
这一次,携带澳星B1升空的,是一款叫做长二捆的全新运载火箭。
这款运载火箭开创了地球商业发射史的一个先河的——休斯公司在和我们国家签署卫星发射合同的时候,长二捆还只是一张草图。
这里说的草图,是手绘的,非常初级的示意图。
与其说是一张图纸,不如说是一张国画,在主火箭的箭身周围捆绑4个助推火箭,取了一个学名,叫“长征二号E型”。
就仅仅只是一个设想,完全都没有进入到正式研发的阶段。
当时的中国航天人,就是拿着这样的一副构想草图,开始“纸上谈兵”,参与澳洲第二代国家通讯卫星系统的招标。
然后,还中标了。
也就是说,这次发射,是先签了卫星发射合同,然后再开始研发和制造能够携带这款卫星升空的火箭。
这个行为,其实是非常不符合商业逻辑的。
火箭都还没有呢,就给人画大饼——你们等一下哈,等这款火箭出来了,就把你们的卫星送上去。
怎么听,都有些不严谨。
更夸张的还不是这个合同的本身,而是合同签订的时间——1988年年底。
这也意味着,和澳星B1签约的时候,距离【亚洲一号】的成功还有一年半。
我们国家完全没有成功的国际商业航天发射经验。
休斯公司是疯了,才会签下这样的合同吧?
商人逐利,疯自然是不可能疯的。
1984年,我们国家开始调研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市场。
1985年10月,对内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
1986年7月,对外正式扬起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