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夏文脉(第4 / 4页)
毕竟这可是几万人中的第一名,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而且由于顾松的原因,顾植的印象还算不错。
“乾坤未定,指不定后面还有什么黑马杀出重围。”杨昭笑了笑,看着齐治平以及其余几位翰林出的殿试题目,进行一些修改。
杨昭的话齐治平表示很认同,毕竟前五名差距不大,分数只在毫厘之间。
甚至最终加上了几人给出分数,才分出的名次。
特别是前五名中,有三人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
稷下学宫。
大夏境内传世上千年的书院,在大秦统一七国之地之时便已经存在。
此前也不是没有稷下的学子入朝为官,只不过在受到门阀的排挤之后,大多人心灰意冷,逐渐了的稷下学宫淡出朝廷。现如今这三人的出现,算是给大夏带来了一个信号。
稷下学宫有意接近朝廷。
“榜单上,出身稷下学宫的学子有十三人,其中仅差一步之遥获得会元的,是当今学宫祭酒的三弟子,徐乘风。”齐治平缓缓道来,给杨昭介绍。
学宫祭酒当初同样是出身贫寒,有幸得到乐宗的支持,入朝为官,后来被曹焕等人排挤,心灰意冷之下,离开了京城。
甚至曾发过誓,此生不会再踏入奉天城半步。
学宫自那之后,一直孤悬于大夏之外。
而学宫出来的学子大多去往其他国。
如今大周的官场中,有很多是学宫出身的学子。
而他们在打大夏的时候,往往是出最多力的!
“若是能够挽回学宫,将天下文脉抓住,将来可以源源不断的输送有才之士。”齐治平提议道。
杨昭苦涩道:“就看这次科举了,我们能不能给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交给那位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