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山川聚灵秀 见龙在田园(第5 / 10页)
慈眉老人接了鸡腿,若有所思地吃了几口:“嗯,味道不。是的呀,就是我们村呀,我们村原叫千窟洞,原来蛮子*6多,人们为了躲藏、就以岩洞为家,解放后世道越来越太平,路也越修越好,谁还愿住山洞,就全搬出山了。因嫌千窟洞与‘千哭洞’同音不太好,就改名叫万红庄。这万红庄在地图上、微信定位上都查得到的,只是现在年轻的不记得她的前世今生罢了,我年轻时在村里当过老师,所以知道。快点快点,跟我到屋里去,民国卅三年走日本,云浦先生还在我千窟洞老屋歇过脚呢,据说,后来虞书先生破家打鬼子,就是为走日本病死了老母的原因,不知道传说是否真假?我家祖上也是当年跟着有粟公出山打长毛的老家族,我家还与干山贾家有点转折亲,曾因成份不好吃过好多亏,平时不太乱说话的,现在世道好了,才敢大声讲话。”
孟湘:“老哥,虞书先生正是在下的先父啊,他与贾月生可是同窗好友。”
慈眉老人叫道:“了不得了不得,太有缘了,快移步到我家歇个午觉,不然,让我怎生安心。我叫李璟,千窟洞本姓人。”说完,一个劲地邀请。
实在盛情难却,大家收拾家伙就跟慈眉老人到他家,老人不愧当老师出身,家里收拾得很干净。
老人将水牛赶进牛栏就立即生火炒菜邀大家喝酒,众人只得说,因要赶路不喝酒,孟湘、阳老师、蒋老师有午睡习惯就休息,老人特意让三人到他房里大床上横躺歇息,自己与孟兰及茹萍他们天南地北闲扯。
李璟老人介绍讲,千窟洞这地方岩洞特别多,后山隔田洞就是野狼崖村,几百年人狼不太有事,神纪五十八年,砍树土法炼钢,砍光了树也伤了狼子,结果才有狼伤人,唉,村里的孩子几乎被狼吃光了,几乎没有因此未哭过的人家,人们才怨村名不好,“千窟洞”不就是“千哭洞”吗?所以后来才改的名。旧社会也不好过,因为洞多、蛮子多,先被蛮子抢光,后来没法子,自己也当蛮子,人们的日子也过得人不人鬼不鬼的。直到现世道才好。
待孟湘、阳老师午睡过了,李璟老人还真送至千年密道千窟洞入口,村子在两山之坳的必经道上,荒地山坡洞口都长着月季,有的月季树比屋还高。怪石洞中,偶你关着些牛羊,非本村知情人,还真会迷路,谁知是古道入口。
李璟:“这就叫有缘,千窟洞这样大大小小的洞何止一千,连蛮子土匪都奈何不得,还被月季刺挂得要死,当年鬼子来了,也找不到村民的,我不带你们,只怕你们找入口都要找半天。现在好了,你们顺着青石板路一直走就是了。”
孟湘:“哈哈哈,真是难得,谢谢李老哥了,有空了到板塘玩呀。”
整个千窟洞的旅程都是很轻松的,因为沿途有月季绕树,有依山洞而建的老房子,虽多是泥砖且老旧不堪,但都没倒掉,总让人联想到人气和生机。
而青埂峰就是高山,路旁长满油茶树,这时茶籽正长苞,很是漂亮。青埂峰相对高度比板塘尖峰岭还高,大家鼓足干劲爬上山坳,都是一身臭汗,高山也有高山的好处,坐下来就凉爽了。山坳小坡上的望云亭还是好的,众人歇在亭上,三望皆低,左边才是主峰。刚歇好不久,文文就嚷着要上主峰去,较有活力的茹萍竟赞同。
孟湘劝道:“这里又没上去的路,若下去再上到主峰的路,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没半天肯定是不行的。这次是走古道,不是为爬山,实在有兴趣就下次再来爬山。”茹萍母子也就没说话了。
望云亭四周油茶围着苍松,也有闲人新种了桂花树,向南而望,眼底湘江宛如玉带,抬头云淡天高,顿觉心旷神逸,美不胜收。
阳老师体力差些,但休息一会,就兴奋起来,为大家念完亭上对联:“万里山河分月影,九衢风土带花香。”直道:“好联!”,又自顾自有了诗,吟曰《题青埂峰并发到群里:
侵云佳气郁葱茏,矗立湘南第一峰,
我且放开诗眼界,写来天外玉芙蓉。
听阳老师成了诗,思维敏捷的孟湘哪敢落后,也立即在手机上草就《望云亭上:
隐隐楼台夕照明,桂阴深处读书声,
半山红树一溪水,满目琳琅画不成。
蒋老师也跟上:夜雨初晴雾未消,露珠点点洒松梢,
岩前如遇骑牛客,限诗情似灞桥。
文文又是:“好的呀!”
蒋老师笑道:“文文,现在休息,时间充足,你也来一首,现代的古代的形式不限,时间也不限。”
这时,眼前小散云之上,刚好一群白鸟飞过,清风徐来,宇域澄清,文文就吟:
山涧云低浅,清凉拂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