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初缘如见 乘龙巡天(第4 / 12页)
嘉嘉跟进说:“什么只比你高点,比我也高点好吗?他是我们老子,不过,再是我们老子,貌似还是低于妈妈,嘿嘿。”
孟明也笑起来:“嗯,什么貌似,我们知道真是,你们家内幕又被我们多掌握一点了,哈哈。”
第一天真正归里,孟湘特放得开,孟兰、孟明、孟刚喝酒吹牛惯了,也非常顺兴,中午直接喝到九成,大喉高嗓,声振背冲之里,荡漾在板塘之波。孟明原本讲中饭后去城里的也被拉到村中他家里继续扯淡去了。
龙元九六六年丙申月戊子日晚餐后,潇湘府,苦株镇,板塘村。
晚餐后,孟湘茹萍带儿女散步。这是他们坚持了二十年的习惯,工作后的嘉嘉也喜欢的,就是文文要带动。
太阳将近落山,孟湘穿着干净、两鬓斑白,茹萍穿着讲究、风韵犹存,嘉嘉天生丽质、配雪白连衣裙仿佛仙女临凡,文文高瘦、紫T恤七分裤足蹬nk像帅哥明星,一行人在孟湘引领下,走在太阳山西的村道,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他们先慢慢走向板塘坝基。
孟湘轻声道:“老婆,不觉过了四十年,如今这样走在故乡的路上,真的好开心。”
“你是在心里想了几十年了吧。”茹萍得意地赞赏:“其实我也想来,但要等儿子考上了大学才能动,你莫讲,这里环境还真是美。”
虽然,这些村路都变成了水泥路,但乡村的路是没有环卫工的,而且现在村里也没什么人住了,路边的杂草便趁机来抢了许多空间。所以当他们走到金子山西板塘水库坝基尽头再返回时,孟湘的黑皮鞋上明显沾了层灰。
今天是孟湘第一次带家人在故乡的村路上轻松地散步,因为不知道现在的路旁有些什么状况,所以他不准妻子孩子走到前面去。他的手里拿着条寿竹棍,一来累了可当手杖,二来遇有蛇虫可当武器。他一边散步,一边用他那对黑亮的眼睛平静地观察着路的两侧,在坝基上,大家还特意眺望了板塘村里。
文文:“老爸,少时候您带我们到这坝基大桂树下时,大白天都能看见炊烟,但现在这个时候了还不见什么炊烟,证明村里没住什么人了吧。”
孟湘:“是噢,生活变化了,我小时候的情景好象已经很久远了。原来的这个时候,村里是鸭鹅沿途,牛归犬吠,几乎家家烧柴煮饭,整个材子周围都炊烟缭绕,但现在的人们多去了城里,在村里的也烧煤气,几乎不见炊烟了。”
大家也观察那躺卧在面前的、沐浴在最后一抹残红下的湖面,但见晌午透彻的水面,此时已深不见底,微风起处,波光粼粼;太阳山东坝基之头,有孟湘龙元九六二年种的桂花树,虽长大了许多,却实在还是远比不上原来五人合抱的母本*1......
当返回到桂庐之下时,茹萍打电话给杨然:“杨然,你快到公路上来,我们等你,快出来散步,卫生没搞完了就没搞完,等下回来我们一起搞。这里太适合饭后散步了。”
杨然:“好的,已搞完了,马上就下来。”
杨然一看到孟湘茹萍一家就笑了:“全搞完了,孟湘老板的二哥在家看门。茹萍,我白天就观察过的了,怪不得这里会出孟湘这样天仙般的人物,环境还真的是美呢。”
说得孟湘哈哈大笑:“了不得,我在杨然嘴里竟还变成人物了。”然后就带着大家一起往村里走。越往里走,路边的桂花树就越发多起来。
“你看咱们的桂花树,长得好好哟。杨然,等桂花遍山遍岭,你才知道什么才叫美呢。”茹萍看到那越来越大的桂花树们,得意地赞道。
“哈哈,萍萍又变回孩子了,这桂花树虽是我们栽,但却是村里的桂花树。”
到了桂溪边,他又介绍道:“现在我们路边的这条桂溪,是因为那棵大大的桂花树的原因才叫的桂溪,如果不种这些桂花树,又怎么能够让她名符其实呢?”
“我知道你的心思,但愿村里的人都懂得珍惜。”
他们沿着村公路先找到桂溪注入水库的口子,再从口子一路沿桂溪上溯,一直走到田洞,茹萍嘉嘉兴致还高着,要下了公路上田埂去,说要找到源头。但天色逐渐暗了,月亮也升起来,路上连个人影都没了,孟湘就劝:“还是明天来吧,明天我带你来捉鱼,就便去找源头耍,现在天晚了,容易踩到水田里去。”
一听说会踩到田里去,嘉嘉也就跟着劝妈妈,茹萍听了劝,一行人才又慢慢往回转。他们就像外地客一样了,因为天还亮时,在路上遇着一个老人带着孩子,老人让孩子叫孟湘“阿爹”时,说起孩子的父母,孟湘都不记得是谁了。
回转的村路上,桂溪正在左侧,落霞逐水,水映亮光,溪边草窝里,分明还有苇莺的私语,向来脚步较快的茹萍,这时也慢下来:“清流平脚背,万转绕山行;亮亮照人影,潺潺闻笛声。金花随水去,莺燕逐葭鸣,仙旅亡归路,桂庐酣至明......怪不得写得贴切,原来这桂溪本就是这样的。”
“记性蛮不来,能背得我的《桂溪即景。等夜里将它谱了曲,让女儿与我一起唱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