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乱起徐州(第2 / 7页)
“若先生不弃,可直呼吾之表字,如此反倒显得亲切。”
青年受宠若惊,亦是说道:“周郎厚爱,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若公瑾不弃,亦可直呼吾之表字。”
周瑜笑着喊道:“元直兄!”
没错,这位以身入局,帮助妇人筹得医药费之人,正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徐庶徐元直。
他的事迹无需多说,相信了解这段历史之人,对于徐庶都不会感到陌生。
徐庶也是汉末时期,最让人感到惋惜的谋士之一。
他只因顾念旧主刘备,却又被曹操用计诓入曹营,以致身在曹营心在汉,终身不设一谋。
按照原本历史,徐庶应该是前往荆州襄阳一带游学。
历史上襄阳作为荆州州治,而且由于孙坚兵败身死的缘故,刘表收复了南阳郡南部一些城池。
因此,那个时候的襄阳相对比较繁荣安定,也吸引到了许多士人前去定居。
不过现在,襄阳已经成为荆州前线,随时都有可能再次爆发战争,自然就不是游学的最佳地点了。
也因为这个原因,徐庶转到了学风甚浓的庐江郡。
他虽弃武从文,不过刻在骨子里面的侠义之心,却仍旧没有被磨灭,这才会选择以身入局,哪怕自身声名狼藉,也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妇人筹集医药费。
周瑜把徐庶接到府中,让婢女为其焚香沐浴更衣,洗的干干净净以后,又大摆宴席招待为之接风洗尘。
宴席之中,周瑜双手奉上了一柄剑,正是徐庶委托差役卖掉的随身佩剑,现在已经被周瑜赎回。
周瑜并非不能为徐庶置办一柄更好的佩剑,却没有这种必要。
文士虽说佩剑,却很少上阵杀敌,大多都只是像玉佩一样的装饰品。
而且剑佩戴久了,也会产生感情。
徐庶谢过周瑜,几人在府中谈论天下局势,开怀畅饮。
两人越谈越觉得相见恨晚,一场宴席过后,两人之间的关系明显亲近了许多。
宴席将近终了之日,周瑜忽然放下了酒杯,对着徐庶说道:“今汉室衰微,天下纷乱,诸侯并起,以致百姓遭劫,流民遍地,苦不堪言。”
“车骑将军有匡扶社稷之志,亦有安黎民之心,乃雄才大略之君主。”
“元直既有经天纬地之才,何不求得一官半职?如此上可报效朝廷以安万民,下可光耀门楣封妻荫子,亦不辜负元直这一身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