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志才赚田丰,文和乱长安(第11 / 12页)
蔡邕想起了董卓对自己的器重与尊敬,叹息了几声,脸上露出不忍的神色。
王允见状,顿时勃然大怒,斥责蔡邕道:“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
王允随即将蔡邕收付廷尉治罪,想要杀他。
蔡邕乃当世大儒,满腹才华,在士林之中颇有名望。就连董卓这个出身西凉的武夫,都对他敬重有加,更何况是其他士人?
蔡邕虽然不怕死,但他当时正在撰写《后汉书》,不想半途而废。所以就递上辞表道歉,请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以求继续完成汉史。
却不想,王允断然拒绝了蔡邕的请求。
太尉马日磾对王允说:“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王允答道:“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马日磾退去,而告知众人曰:王允必不能长久于世。有道德的人,乃国之纲纪;著书立传,乃国之典籍。废弃纲纪与典籍,王允岂能长久?”
依照蔡邕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汉代士大夫的道德观念。董卓虽然令人厌恶,却对蔡邕有着知遇之恩。
若董卓身死,蔡邕拍手称快,那才会让人瞧不起。
一代大儒,就这样死在狱中。他死的那日,满朝公卿,以及长安士子,全都痛哭流涕,为蔡邕鸣不平。
王允见状,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追悔莫及。
除此之外,王允在商议是否赦免董卓部曲的问题上,反复无常。
当时吕布劝道;“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
吕布又想以董卓的财物,赏赐给满朝公卿、将校,好得到他们的支持。
王允却是不从。
而且,王允认为吕布是一介武夫,心里非常瞧不起他,常把吕布当成家中蓄养的剑客。
吕布却认为,这次能够诛杀董卓,自己占据了首功,所以常常自夸自擂。
王允与吕布之间有了矛盾,自然开始貌合神离。
董卓被杀时,他的女婿牛辅屯兵于陕地。吕布派李肃前去征讨牛辅,被牛辅击败。吕布心中大怒,就斩杀了李肃。
却不料,由于董卓的身死,牛辅营中军心大乱,不少士兵半夜背叛出逃,造成内乱。
牛辅以为整营皆叛,于是带着金银珠宝,独与亲信胡赤儿等五六人出逃。胡赤儿等人谋财害命,于途中将其斩首送往长安。
吕布恼怒胡赤儿卖主求荣,将他斩首示众。牛辅这一路的叛军,就这样被平定了。
五月,李傕、郭汜,以及董卓以前的部曲,见董卓身亡,就向朝廷上表请降,希望朝廷能够赦免他们的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