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悔恨与蜕变(第5 / 6页)
他在担任汉阳郡都尉期间,根本没有任何亮眼的表现,也没有在一开始就平息凉州叛乱。
表面上看来,他是受制于几任奇葩的凉州刺史。
实际上,却是周琦故意为之。
凉州不乱,董卓如何崛起?
董卓不崛起,大汉如何威严扫地?
大汉不威严扫地,周琦又如何趁势而起?
一切的一切,都是周琦在暗中算计,哪怕最亲近之人,都不知晓其心思,他也从来不敢对任何人提起。
果不其然。
周琦后来仗着盖勋这条金大腿,直接官拜左将军,一路斩将立功,封侯拜将,平步青云,这才有了今日扬州之基业。
正所谓:升米恩,斗米仇。
周琦虽然并非忘恩负义之辈,却也知晓盖勋之恩,难以为报。
最为重要的是。
盖勋一心忠于汉,这与周琦的野心不符。
盖勋一日不死,则周琦一日不能有反叛之举,否则必失天下所望,名声尽丧。
活着的盖勋,也只会成为周琦的掣肘,再也不能成为助力。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在洛阳城外与董卓对峙之时,周琦如此爽快就答应,留下盖勋为人质了。
只不过。
周琦虽然重重算计,终究还是敬佩盖勋为人,对其也有着深深的愧疚心理。
若有可能,他也不愿这么做。
可相比起江山社稷,以及自己的宏图大业,这点私人感情又算得了什么?
假如没有盖勋的临终绝笔,周琦得知对方死迅以后,纵然会心中悲痛,却也不至于昏迷过去。
只因为那封书信,让他后悔不已,扼腕叹息。
你道为何?
原来在书信之中,盖勋已经明确说出:吾知子异素有大志,或存改天换地之心,然君子论迹不论心,至少从现在看来,子异所行所为于国于民皆有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