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明嫡长子 > 第48章 廷推

第48章 廷推(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二是北方鞑靼小王子(达延汗)少年继位,励精图治,先是向西驱逐了瓦剌,然后开始了对东蒙古的战争,他能征善战,能力不凡,聚拢了很强的军事力量,在朱棣死后八十年,北方草原又长出了一头雄壮的饿狼。

至于那个大名鼎鼎的杨一清,

朱厚照想着……他大概还在陕西当按察副使,也就是电视剧里常说的‘臬台大人’,还是个副的,管的是一省的刑名。

现在,

在乾清宫会被提及的名字,叫王越。

如果了解明史的人,会知道,此人是明中期时的名将,颇有能力!

成化年间立了不少军功。

有明一代,拢共有三位文人封爵的,王骥、王越、王阳明。

这事儿非常不简单,所以王越不是无名之辈,王阳明都以他为偶像。

可惜就是这性格,不是很好。比如他会觉得自己功劳大、赏赐浅,而且表现出来,叫自负豪杰、性故豪纵。

还有他曾经和成化年间的大太监汪直关系比较好,他自己还是个进士出身,这就非常不受文人待见了,在朝中的声誉也不大好。

成化十九年,汪直倒台,王越也跟着倒了,还把自己军功挣来的威宁伯的爵位给弄丢了。

到弘治时,李广成了皇帝跟前儿的红人,权势如日中天,李公公想要在外朝找些外援,王越想要东山再起,

正好两人一拍即合。

反正王越要的是得势的太监,他管是姓汪还是姓李。

本来嘛,如果李广还活着,王越起复三边总制,应当问题不大。因为那个状况下王大人是朝中有关系,自己有能力,形势有需要。

至于那些背后戳脊梁骨的,任他们去。

但现在李广死了,那问题就大了……

这事儿朱厚照也在琢磨。

现在边患严重,对于皇帝来说能去把陕西的问题解决了就好,他才不管那些,和李广一党就不能用了?

没那回事儿,李广怎么来的?李广本人就是他用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