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魔法晋书目录(第1 / 1页)
面对张飞的笑问,马谡说不出话。熟读兵书,几乎不用思考马谡脑袋里就能推导出来一个结果:当斩!但如果当斩的这个是自己呢?马谡头一次感觉这两字重逾千斤。连带着张飞的笑容在马谡眼里也变得可怖了起来。看马谡最终讷讷不言,张飞无趣的摇摇头。而在此时,光幕里也再次提到了马谡的名字。【前三次北伐和江东的石亭之战,以及曹魏自己的江东攻略一样,是一个三国整体的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最关键的人物,毫无疑问就是马谡。从宏观上来说,丞相的这个战略并没有一点问题。陇右是河西走廊的起点,北面是阿拉善高原,南面毗邻青藏高原。只要能绝陇道,确实就会如游楚所说,不出一月陇右自降。如此季汉可以随时出兵袭扰关中,会彻底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为什么说马谡“违亮节度”?因为派马谡去街亭的目的是干扰曹魏出兵陇右。无论是坚守还是袭扰阻击,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只要能断陇,战略上都是胜利的。但初次掌军的马谡虽然没说,但在行为上再次阐释了那句话:凭什么我不能唱主角?而马谡的最大问题就是想集中兵力,从配角变主角。结果一通智障操作,从配角成功变成了丑角。他想集中兵力去歼灭曹魏的援军,结果被张郃一个简简单单的“绝汲”打败。一般来说战术需要为战略服务,但马谡的街亭之败,既是战略上的失败,也是战术上的失败,可谓绝无仅有。因此也难怪张郃不敢追击:打了几十年仗,从没见过这么玩儿的!】众人现在已经懒得去看马谡了。“若是能断陇道,据守陇西。”孔明也畅想了一下:“往西能走后世所说的丝绸之路,换无尽之财,以充军资。”“往东是三百里关中平原,肆意袭扰能迫使曹贼退守潼关。”“如此只要能积蓄力量攻下潼关,则天下可定矣。”关羽咀嚼着光幕所说的战略战术两字,愈发觉得后世对于兵法上的叙述,切中要害。刘备则是发出了自己的感叹:“何止财帛动人心?动人心者,名利也。”刘备对主角这俩字看的感觉都麻木了。若孙侯不想唱那个主角,老老实实陈兵江北,那祁山北伐或许真的能绝陇道。若司马懿和曹休不是争着唱主角,两人老老实实合力,说不定真的早就灭了东吴。若是马谡不是想唱那个主角,老老实实据城而守,那街亭也不至于丢的孔明回援都来不及。众人一时间嗟叹良多,马谡面上则是愈发躁热。【一己之力让季汉数年之力化为泡影,并且弃军而逃,理应当斩。有没有人为马谡求情呢?当然有的,但都被丞相罢黜并处罚。其中有一个姓陈的参军就被罚割了头发,这个参军后来有个儿子叫陈寿。陈寿是头号投降派谯周的学生,并且做官时经常受到丞相之子诸葛瞻的轻慢。于是后来有个看法就认为陈寿修三国志时掺杂了个人感情。因为三国志合计六十五卷,蜀书十五卷,仅占五分之一。对此陈寿的解释是“国不置史,注记无官。”蜀中没有记录历史的史官,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就这样写了。】“这……”孔明一时间感觉到了微妙的不对。张飞快言快语:“如此咱们跟后世相隔一千多年,岂不是这陈寿说什么,后世就只能信什么?”“俺老张塑像丑成了那个样子,乃是陈寿这厮写的?”猛虎一般的眼光再次投到了马谡身上,马谡这下心胆俱裂:“张将军明辨,谡如今不过一参军耳。”好在关羽也记得:“三弟,汝之丑脸,乃是那些倡优戏人所作。”张飞只得愤愤不平放过此事,并决定一定要多传几幅自己的画像到后世。【蜀中不置史这个算是个比较复杂的话题。
br>首先汉时的史官和我们认为的史官并不是一个职责。事实上因为古人受时代所限,汉时太史令工作极为驳杂,涉及了:术算、记灾、天文、历法、礼法、考核、抄书等领域。司马迁反而是其中的一个异类,正因为史记的出名,才让大家有了太史令就是修史的错觉。司马迁之后,修史的工作一直都属于兼职。汉明帝设兰台令使,章帝设东观校书郎中,献帝设秘书监。这些职位的职责是图书管理和文字校勘,基本上属于闲着没事儿才修一下史书。而季汉承汉制,开始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史官,依然是史官天官二合一。但随着三国的逐渐稳定,曹吴都开始纷纷修史了。曹叡设著作郎,首次让官方参与修史;孙权有样学样,晚年专门设了‘史官太史令’来修史。而丞相逝世后蒋琬费祎一合计:短时间内很难克复中原了,咱们汉室正统,也修。而名字上,季汉则是参考两汉,取后汉的两位个职位合二为一,设东观秘书郎。对于这个职位的人,蜀书也有记载:郤正、陈寿、王崇、司马胜之和习隆。由此便可以看出来,至少在这件事上陈寿说的“国不置史”并不靠谱。】“这么复杂?”蒋琬抄到自己名字顿了一下。“但如此看来,设史官殊为必要。”孔明则是从其中窥见了另一个方向:“后世相隔近乎两千年,观我等旧事只能依靠此书。”“如此史官曲笔还只是小事,若是史官因个人喜恶歪曲记事,此人岂不堙灭于青史?”简雍提出了另一个可能:“若是赤壁无周公瑾之助,曹贼如此篡汉。”“之后再仿效其孙设那著作郎,强定史书。”“如此我等岂不全堙灭于史册?甚至被记录为反贼也说不定。”这个结果太过可怕,让众人惊出一身冷汗。刘备和孔明对视一眼,立马达成了一个共识:这修史的优先级,可以从后往前挪挪。【如此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冒了出来:蜀书在没有史官的前期,重要人物记录很是详尽,比如刘备诸葛亮。但其他人物记录就很简略,比如简雍的传记276字,其中给刘备讲笑话就占了一百多字,最终连简雍的结局都没交代。但是后期有了史官,记录反而更简略了。比如吴壹,身为刘备舅哥,算得上国戚;任车骑将军,算得上高层;与魏延在北伐时大破郭淮,算得上名将。身具国戚高层名将三重身份,结果连一篇单独的传记都没。】简雍摇头苦笑:“此前还在猜测雍如何而死,结果竟是如此结局。”糜竺安慰道:“至少宪和亦能以诙谐之名,名传后世。”他糜竺呢?落了个因为弟弟“惭恚发病,岁馀卒”的结局。“居然还有一位嫂嫂!”张飞一眼便注意到了这个。随即看向简雍:“简先生可知我这嫂嫂?”看刘备也是面带好奇,简雍点头道:“中郎将吴懿有一妹名唤吴苋,素有美名。”张飞和关羽刚张嘴打算祝贺一下自己兄长,紧接着便听到简雍幽幽道:“嫁与刘焉三子刘瑁,刘瑁去岁发狂而死。”“啊这……”张飞关羽对视一眼,刘备面色也古怪了起来。张飞想了想祝贺道:“大哥真有高祖之风!”刘备毫不犹豫,抓起桌子上的杯子就朝张飞丢了过去。【蜀书这些奇怪之处,还需联系时代背景来看。季汉亡国与东吴灭国不同,季汉亡时由姜维引发了钟会之乱。也因此,季汉遗老被称“好乱乐祸之徒”,被迁往河东河南,或为囚徒或为奴隶。而在季汉为官之时,陈寿当上东观秘书郎不过快乐了三四年,随即先得罪黄皓,又被诸葛瞻所轻慢。随后沦为亡国之徒做了约七年苦役,魏亡五年之后,季汉旧臣才获得以旧时官号投降。陈寿撰写蜀书时,钟会之乱的影响尚未完全消弭,因此对后期北伐将领略而不表,以免麻烦。
作为对比,陈寿的老师谯周著有《蜀本纪》,失传。和陈寿同为东观秘书郎的王崇著有《蜀书》,亦失传。咱们现在有一句话是“谁掌握了过去,谁就掌握了未来”。放到这上面看再合适不过。】掌握过去便是掌握将来?大唐君臣品味着这句话不由得五味杂陈。他们如今遵循着本朝修前朝史这个约定俗成的道理,已经在修晋书了。但没想到这史书竟如此重要?李世民更是想起了后世的那个《中国通史》有点心痒痒。不知道后世视如何对自己盖棺定论的?李靖也好奇:“不知臣在唐史,能占几字?”李世民哈哈一笑:“药师若能替朕灭突厥雪耻,当首迎武庙,勒碑立传!”光幕此前的抗英纪念碑给了李世民新的想法:何必封山勒石?凿巨石,立长安,夸功勒铭,方显千古一帝!房玄龄兢兢业业抄光幕,然后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而要说史书不靠谱程度的话。房玄龄监修的《魔法晋书目录》当榜上有名!】今天比赛忙的比较离谱,不过好在3:0下班了。第二更可能比较晚,不好意思。这一章干了点,下一章努力有趣点。(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