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第8 / 10页)
三代及以上都会形成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至于商鞅的分家制……
荀夫子的解析是:分家制有利于律法的框限,以及能够让朝廷收到更多的税。
问题在于,家族式的全面拆分。
别说三代以上了。
就算是父子之间,往往感情都显得比较淡漠。
而商鞅面对这个问题,专门设定了相应的律法,强行弥合父子之情。
即:子不孝,父可告官,尔后由官府重责不孝子!
毫无疑问。
哪怕荀况被称作儒之异端,他也不赞成这种律法高压下的父子之情。
“荀夫子此言差矣!”
右相王绾饶有兴致的道:“前段时间不是有个极罪狂徒,以商君的分家制为基础,专门设定了推恩令,意图是从制度层面持续拆分地方上的中原士卿大族!”
“以此为基础,荀夫子你口中的宗法制,似乎只能让地方上的宗族势力尾大不掉……”
“并不怎么有利于帝国的统治!”
……
右相王绾承认商君之法确实存在部分式的极端之言。
但他却认为分家制非常有理。
推恩令更是妙极!
若不把中原士卿阶层给拆掉,大秦的郡县制永远都只会是个表面框架,极难落实到基层。
“右相。”
荀夫子想了想,道:“我儒家的宗法制,可以增加宗族之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同样也可以让整个帝国充满韧性!”
“至于分家制和推恩令,终究只能是用以统御过渡的暂定策略,绝非长久之计。”
“比如,在商君的分家制下,就连父子之间都能离心离德……这样的民众,真的能够支撑大秦于万代千秋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