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巍巍大唐:开国 > 第十六章 激战长江(1)——辅公祏叛唐

第十六章 激战长江(1)——辅公祏叛唐(第5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二路唐军:岭南道大使李靖率领交、广、泉、桂之地兵马,直扑宣州。

第三路唐军:怀州总管黄君汉率军出兵谯、亳二州。

第四路唐军:齐州总管李世勣出兵淮、泗。

四路大军,同时出击,共同进讨辅公祏所部江淮之军。不久之后,武德六年(623年)九月十九日,唐高祖李渊又下达了一道诏令,任命秦王李世民为江州道行军元帅,坐镇指挥四路唐军。

由此可见,唐高祖为了此次荡灭辅公祏,准备充足,以大唐战神秦王李世民为荣誉统帅。当然后来,唐高祖将李世民召回长安。所以,前线统帅的职责,自然就落到了身为李唐宗室的赵郡王李孝恭肩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四路唐军的主帅,有三位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们分别是李孝恭、李靖、李世勣。至于怀州总管黄君汉,也是曾经跟随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破郑灭夏的一员唐军宿将。

李世勣此人就不用说了,前文多次提到。此人是唐初一代名将,身经百战,善于用兵。自从归顺李唐以来,李世勣驰骋沙场,屡建功勋,先后经历了消灭刘武周、宋金刚势力、戍守黎阳,抗击窦建德大军、追随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平定河北叛乱等许多重要战役,可谓战功赫赫。此次征讨辅公祏,李世勣担任一路唐军的领兵主将,率军出击。

第二路唐军的主将李靖,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杰出军事家。关于李靖其人,在“李唐建国”一节中,曾经提及过。这位李靖,那可是唐朝初年,也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军事家。

李靖出身将门,他的舅舅,更是“隋初四大名将”之一的韩擒虎。从年轻时代起,李靖便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以及将帅之才,曾被杨素、韩擒虎等名将誉为是孙武、吴起那样的杰出人物。

起初,李靖竟然是唐王朝的死对头。隋大业末年,李靖担任马邑郡丞。当时,李渊、李世民父子为了晋阳起兵,积极筹划,四处招兵买马。很快,李靖觉得李家父子会有异动,急忙前往江都,准备向隋炀帝告发。只不过,隋末战乱,行至长安,通往江都的道路,不幸阻断,李靖便没能到达江都告密。

后来,李渊攻克长安,占据关中。他觉得,李靖曾经差点让自己功亏一篑,心中气愤不已。于是,李渊命人抓捕李靖,打算开刀问斩。就在即将行刑的时候,李靖突然仰天长啸,发出一声怒吼:

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谊士乎?(《新唐书·李靖传)

关键时刻,还是李世民慧眼识英雄,认为李靖人才难得,若能为我所用,肯定会是如虎添翼。因此,李世民主动向父亲李渊求情,希望可以刀下留人。最终,李渊听从了李世民的请求,释放了李靖,被召入了李世民的幕府。从此,这位大唐王朝的一代兵圣,自此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归附唐朝后,论是在唐初统一战争,还是日后的对外战争中,李靖都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武德三年(620年),李靖跟随李世民,东征洛阳,因功授开府。之后,李靖更是参加了南平萧铣、辅公祏的两场重要战役。唐太宗即位后,在唐王朝的对外战争中,李靖更是以统军主帅的身份,指挥了北灭突厥、西破吐谷浑等大战,为大唐立下了不世之功。

正是因为李靖戎马半生,战功彪炳,也让他位极人臣,出将入相。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李靖先后官至刑部尚书、太子左卫率、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进位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并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贞观后期,李靖年事渐高,依然不忘为国效力。贞观十八年(644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即将御驾亲征,攻伐高句丽。出征之前,唐太宗特意召见李靖,向他咨询意见,此时能否东征高句丽:

公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唯东有高丽未服,公意如何?(《旧唐书·李靖传)

听到太宗向自己咨询,李靖表示赞成东征高句丽。并且,李靖还主动请缨,愿意随军出征。当然,唐太宗考虑到李靖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没有批准李靖的请求。根据史书记载,李靖是这样说的:

臣往者凭藉天威,薄展微效,今残年朽骨,唯拟此行。陛下不弃,老臣病期瘳矣。(《旧唐书·李靖传)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重,日趋恶化。那个时候,唐太宗也已是重病缠身,拖着沉疴的病体,亲临李靖病榻前探望。看到处于弥留之际的李靖,唐太宗悲从中来,不禁老泪纵横,伤感地说道:

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又之。(《新唐书·李靖传)

不久,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四月二十三日,李靖辞世,享年七十九岁,一代兵圣就此陨落。而后,唐太宗下诏,追赠李靖为司徒、并州都督,赐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号“景武”。

这一次,唐高祖兵分四路,攻打辅公祏,李靖担任第二路唐军主将,其实也就相当于唐军南征江淮的副统帅。由此可见,唐高祖李渊对于李靖的信任;同时,也是对李靖军事才能的认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