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从光字片开始的影视诸天 > 第162章 热火朝天

第162章 热火朝天(第4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乡亲们的兴致一下就来了,立马从围着王重,变成了围着马喊水。

“各位叔,那你们慢慢商量,我还有事儿,就先走了!”

王重和他们招呼一声,带上水花,开上皮卡,离开了农场。

果不其然,就两天功夫,金滩村八十多户人家,一户不落的全都报了名,开发区办公室和扶贫组的工作人员还趁势向四周的村寨宣传,先是四周不少村子的村民悄悄摸摸的跑到王重他们贩卖双孢菇的集市上打探消息。

然后没得几天,旁边的十几个移民村,包括闽宁村在内几百户人家,同时报名,在副县长陈金山和闽省扶贫组还有开发区办公室,县里、自治区的帮助下,这几百户人家同时向银行申请无息贷款。

现在正是初秋,刚刚是搭棚的好时候,等到八九月份,那会儿是下种的最好时机。

凌教授和专家组的十几个工作人员,忙的那叫一个不可开交,几个人负责一个村子,挨家挨户的教村民们搭建菇棚,叮嘱他们主意的事项,同时还要兼着监工的活,免得村民们搭出来的菇棚达不到效果。

而王重这边,在村民的菇棚都搭建好以后,就拉着以老辛为首的本地的菜贩,在经过数日的观察,看到双孢菇火热的市场前景之后,纷纷过来找上山海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

此举正中了王重下怀,公司立马和他们签订了合同,他们每日固定从山海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的冷库里头拿货,他们的售价,不得高出拿货价格的三毛。

当然了,和同是一年一签,现在市场上双孢菇的售价是三块五,冷库给他们的价格是三块二。

虽说现在这么一点利润,还根本不足以让王重在冷库,在山海农贸上的巨额投资回本,但王重也根本没指望就靠着自家的那个菇棚回本,甚至于过了今年,等其他乡亲们的菇棚都弄好了,王重就没打算继续在自家这个菇棚上卖力气。

直接拆了的话,确实有点太浪费了,可放在那儿呢,又常年需要有人打理,精心呵护,人力成本不低,而且等到乡亲们的菇都种起来,双孢菇的利润可就没那么高了。

要么改成干菇的加工作坊,要么就承包给别人。

本地的鲜菇市场肯定是跑不掉了,不过王重可不想像最开始那样,在菜场里支个摊儿自己卖,那样子每斤确实挣得多了一点,但量上不去,你一个摊子,甚至于十个摊子,每天的销售额都有上限的。

王重只要管着出货,其他人就都只能做自己的分销商。

本地的市场,王重直接放手给老辛这些第一批找上门来的摊贩,因为老辛是第一个找上门来的,而且老辛这人不错,王重也乐得让手下人多照顾他一些,多给他一些份额。

至于剩下的,王重早就联系好了运输公司,只等乡亲们的双孢菇一上市,就发往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燕京等北方地区。

至于南方,王重暂时没做考虑,毕竟双孢菇是从凌一农教授从闽省带过来的。

整个玉泉营经济开发区,十几个移民村,几百户人家,几乎都同时开始搭棚养菇,其中尤其以金滩村的村民们最为热衷,八十余户人家,没有一户落下的,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院里搭起棚子,盖上塑料布,铺上茅草,玉米秸秆等。

一时之间,整个金滩村都陷入了如火如荼的忙碌之中,但凡是没有工作的,那就是全家老小齐齐上阵,七八岁大的娃娃帮着切玉米杆杆,切菌草,四五岁大的小豆丁帮着拿着个递那个,干的那叫一个热火朝天,干劲儿比当初建房整地时还要足。

那混合过后的粪肥腥臭刺鼻的味道,在干劲儿十足的乡亲们眼中,也根本不算什么。

一块头巾,自脑后往前一绕,遮住口鼻,就解决问题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