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回 平风波仁宗费苦心 阅试卷参…(第2 / 3页)
说起这事,还要从仁宗生母故去时开始。
那时赵祯初登大宝,仅有一十二岁,朝政大权皆由太后刘娥把持。
为避免别人起疑,便打算以普通妃子之制安葬李宸妃。不料却遭到时任宰相吕夷简的强烈反对。
以替日后刘氏宗族后续着想之由,力劝刘娥依皇后之礼给予其厚葬。
果然,明道二年,刘太后病逝后,仁宗终于知晓对其呵护有加的李妃竟是自己的生母。
便想起了宫中那些个生母乃是被刘娥毒害致死的谣言来,遂着人暗中调查。
直到李宸妃改葬,仁宗亲往洪福院祭告时,赫然发现其尸身因有水银保养,音容笑貌得以宛若生前般栩栩如生。
而所着服饰衣帽也是按皇后礼仪下葬的。仁宗因感念吕夷简当初的高瞻远瞩,一直对他委以重任。
殊料因为其与次相王曾间水火不容,这才逐渐失了圣宠。
原以为凭着捐献《孔家菜谱》,能扭转仁宗对自己的看法。
谁料仁宗却在洛怀川三言两语的鼓动下,越发疏远了他。
故此次童子试,吕夷简便处心积虑的出了这样一道论题。
只见蔡齐背剪双手,环视了一圈应试的童子,微微颔首道:
汝等皆是经过前三轮优选下来的神童,最大的也不过一十五岁。小一些的,仅有十二三岁。
可知《大学》中有:‘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今日这篇论,便以此内忠外孝之思想为根基,阐述出尔等心中所想。不拘篇幅,尽可畅所欲言。’
言罢,扭头问向宋绶道:“宋大人,可以开始了么?”
宋绶点点头,示意考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