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李教授(张导)果然是个比较严(第4 / 11页)
华夏的音乐,少见和声。
而在大型的乐器合奏中,也少见适合作为和声的拉弦类乐器。
小提琴的声音比较明亮,并且,四根弦,音域也相对较宽。
适合作为和声的铺底。
而拉弦类乐器的扛把子,二胡。
音色相对来说,会更薄,而且更柔,十分不适合和声演奏,音量的大小上,也有些偏小。
再加上和声是为了铺垫情绪的,音域也跟不上。
总不能演奏一段和声,换两把二胡吧
乐器千家不同,侧重更不同。
在和声上,小提琴自然比二胡合适的多。
但由于小提琴有指板,所以,滑音和揉弦是被限制了的,缺少了压揉滑揉。
这就是李景霖比较头疼的点。
想要表达华夏乐曲的质感,这揉与滑,是少不了的,想表达,那就必须通过别的地方找补。
有差别,但没差距。
“那拨弦乐器呢?”
翻看着编曲软件中的音色选择。
古筝,琵琶,阮,筑,李景霖陷入了沉思。
琵琶的声音也是微薄,阮则是柔和了不少,筑很好,更能很好的展示汉王朝的质感,可是,若使用筑,则金石之声有点溢出。
金石之感,用磬的点缀便足矣。
想来想去。
李景霖还是忍痛的放弃了筑,选择了古筝。
毕竟,搞编曲配器的时候吧。
确实特别容易有这么一个“毛病”。
喜欢选择一些奇妙的,冷门的乐器来制造音色上的惊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