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这小子,不地道(第4 / 6页)
对啊!我们可不是去支持林为民的,而是去支持中国人的!
翌日傍晚,百老汇。
位于西41街208号的尼德兰德剧院建造于1921年,是尼德兰剧院组织在百老汇拥有的九家剧院之一。
这次《追风筝的人》的首演地点定在了这里,除了这里正巧刚刚撤下了一部话剧之外,还因为尼德兰剧院组织恰好也是这部话剧的投资人之一。
《触不可及》的成功,充分验证了阿瑟·米勒的眼光,很多百老汇的剧院、制作公司、版权公司在得到阿瑟·米勒准备再接再厉制作《追风筝的人》的消息后,主动上门送投资。
阿瑟·米勒是个成熟的剧作家,他深谙百老汇的运行规则,所以对送上门的投资并不拒绝,哪怕这会分润他本应该得到的利润。
之前他拉着林为民投资《追风筝的人》,也是因为拉了这么多投资人,也不差林为民这个原作者和编剧。
可林为民比他想的更加精明和有分寸,果断的拒绝了他的建议,只寻求属于自己的那份票房分成。
阿瑟·米勒不得不承认,跟林为民这样的人合作,是一件很让人舒服的事。
夜色降临,纽约的高楼大厦覆盖了百老汇附近的天空,剧院的霓虹灯亮起,观众们正在剧院门口排队,程丹青他们随着队伍走进了剧院。
林为民给程丹青他们安排的门票座位是在剧院的前几排,位置很好。
卢志芳是一群人当中为数不多有过百老汇观剧经历的人,来了之后她便知道,自己之前估计的2000米刀少了,冲着这个位置,3000米刀还差不多。
大家坐在座位上,朝四周张望了一下,这个时候剧院内观众已经坐满了大半,此时仍不断有观众进场。
又过了几分钟,剧院内空的观众席位几乎都已经有了人。
大家都知道《追风筝的人》这部话剧今天是首演,可谁也想不到居然会有这么多的观众捧场。
林为民的作品在米国有这么受欢迎?
“肯定是冲着阿瑟·米勒来的!”黎全武对大家说道。
《追风筝的人》改编自林为民的《套马人》,在米版话剧海报上有标注,大家都是近两年来到米国的,对于《套马人》自然是熟悉的。
反而是木心这个已经来了米国快十年的老人家,压根就没听过《套马人》的名字。
程丹青在他耳边给他复述着《套马人》的剧情,这样可以有助于木心理解《追风筝的人》这部话剧。
灯光暗下来,幕布拉开,演出开始了。
程丹青在国内看过《套马人》的话剧,一眼便认出了舞台上的阿米尔便是巴音,而哈桑便是巴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