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大学的那些事(第2 / 3页)
其实王安石很聪明,他知道有一些措施是不合时宜的,但是一个人的人生是很短的。而且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走后还有没有人会支持新政,他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的完成自己的夙愿。
当天幕出现后,他就知道变法是一定会成功的,因为没有人能够承担得起靖康之耻的后果,即使是当朝皇帝也不行。
那可是被认为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事情之一呀,谁能承担得起这个责任?
论是出于对未来的担忧,还是对民间的议论,变法之事都势在必行,他也不用担心后继人的情况了,因此脚步自然就能慢下来了。
苏轼知道王安石在调笑他,但他也不在意:
“后世的行路工具那么多样,一日行千里也不是难事,不知王相公可有时间好好的整一整这汴京周围的路况啊?要是有什么闲时,也可以好好琢磨琢磨这些先进工具啊?也好让我等方便方便吗。”
王安石一噎,他哪来的时间整这些东西?就算他有时间,他也不懂啊?
这一波呀,就是纯纯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即将开学的大一新生行李,主打的就是一个离谱。
前有特种兵式搬家操作,后有扫荡式操作,让父母瞬间亚麻呆住了。
好家伙,估计家里就剩老两口和承重墙了吧。
甚至有机智的同学把行李真空压缩,再也不怕衣服撑到行李箱了。不得不说,你这方法确实是好,但你有想过学长的感受吗?
当学长帮你拿着一吨重的小书包,瞬间陷入了沉默,给人家留条活路吧。}
看着随着音乐节拍出现的各色行李……
这是在搬家吗?
官员上任的行李都没这多吧?
而且据天幕透露出的信息来看,你只是去学校住宿舍,不是去野外荒野求生啊!!
甚至当天幕说家里只剩老两口和承重墙的时候,镜头还非常贴心的一转——空荡荡的房子……
虽然我们现在的古装剧里经常出现学子大包小包的去上学,甚至还有书笔文物,茶壶盖碗,手炉脚炉等等。
但!人家那是有书童跟着!而且那是有钱人家,大多数的普通学子也就只能背个箱笼了,现在人箱子上有个滚轮走平地都觉得拖着累,古代学子背个箱笼翻山越岭更累啊,所以大多数学子也只能轻装上阵,可从没见识过这种把家都带上了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