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虚天之界 > 第4章 赶赴衡山

第4章 赶赴衡山(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黄家下村的惨案是不是这群人作的?不太可能,请愿还神,听说过一路行善的,没听说过杀人放火的。

两者有没有相关性呢?这个不敢确定。

那还去不去衡山?去!没有别的选择了,找个投奔的亲友都没有,除了去衡山这条路,楚秀不知还能去哪里。

楚秀这世身体才七八岁,抱着金塔赶路自然很不方便,更难以持久。

等出了众人视线,找了个不积水的隐蔽地方,藏好金塔,再搬了几块石头加固并作为记号,日后再行处理时方便找寻。

简葬了父母,楚秀插枝作香,含恨叩头拜别过后,抹去泪水,背着包裹往衡山赶去。

一路早起晚赶,饮食不歇,凭图问人。不几日,终于远远看到了夜幕初升下的衡山,估计再有半日路程就到,只是天已快黑,只得待明日再算。

在路边一条溪流清洗了一番,然后找个小树林,捡些枯枝败叶,升起火来烤湿衣。

烟火摇曳,湿气升腾,楚秀盯着火焰出神,往昔景象一幕幕再现眼前,但仿佛一切都已远离。

七年多了,他觉得自己早已融入了这个时代,然而这当头一棒把整个世界打得支离破碎。

所有的东西都变得那么陌生,就连随他而来的那块小石头也不再熟悉。

前天楚秀洗澡时,发现这件吊坠不知什么时候起,不复色彩斑澜,变成了浅浅的奶白色。

楚秀轻轻握着石坠,带着往昔的回忆,父母慈爱的笑容,在草地上睡了过去。

《风俗通云:“岳者,桷考功德点涉也。然则四方方有一大山,天子巡守至其下,桷考诸侯功德而点涉之,故谓之岳。”

岳,最初是古代政治地理范畴,既是天子桷考诸侯功德的地方,也有着现在界碑的意思。南岳之名曾一度归于霍山,但隋朝加封后,就定为衡山了。

衡山脚下,九真宗山门牌坊高高耸立,三门六根白玉雕柱两人合抱大小,门顶皆是琉璃飞檐,中门宽五丈,高十丈,上书“九真宗”三个大字,左门宽三丈,高九丈,上书“道门非远”,右门宽三丈,高九丈,上书“存心养性",牌坊后便是五丈宽的上山台阶。

楚秀赶到时,已近正午,见山门前牌坊下,停着一辆马车。

驾车的是个精壮汉子,马车边上站着两个侍女和一个道士,马车后边还有个汉子,牵着个捆着木箱包裹的驴子。

楚秀见那道士约三十来岁,长相装扮和知县描述相似,连忙上前问询:“请问这位道长,可是九真宗真恒道长?”

真恒道长奇道:“贫道正是,不知小居士找贫道所为何事?”

楚秀大喜,当即把黄家下村惨案告知,并请真恒道长帮忙追查凶手,以雪沉冤。

“哦?有这种事?”真恒道长惊道,想不到在这衡山脚下,还有人敢这么大胆行这屠村之事,于是蹲下身子,细问经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