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新长安令(第3 / 4页)
就算崔钧是以报恩的目的而来,可若是他这一年的表现,真的很差,这个恩,崔钧就不一定会找他报了。
毕竟真的要报恩,应该是他当初杀了董卓,崔钧就会来投靠他,而不是又等了一年多,直到现在才来。
若是自己如董卓那般,崔钧绝对半字不提报恩的事情,也不会从荆州赶来长安。
王定让崔钧为长安令。
将长安的民生,治安都交给崔钧来负责。
除了崔钧之外,还有上百人,听说了招贤令,特意前来投奔王定。
只不过大多都是小虾米,王定都没听说过,而且才干也只能算是一般,只能是用来充实基层的官吏。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寒门子弟,或者是世家的庶子,家族并不管他们的前程。
他们只能靠自己的努力,然后改变自己的命运。
大家族中,庶子的命运,并不算好,并不是每个人都如袁绍。
庶子也能混的风生水起,并且一直压制着嫡子的袁术。
大部分家族的庶子,和许多寒门子弟差不多,不管是吃穿用度,都很拮据。
若是没什么能力,等到他们的下一代,也就如普通百姓一般。
每天也要用双手劳作,才能换来一些钱粮。
王定让崔钧担任长安令,除了要让长安城的百姓,日子过的越来越好外。
王定还希望崔钧,能够在长安城内,督办蒙学,为长安城的小孩启蒙,让所有的小孩,都能够读书识字。
崔钧在听到王定这个要求的时候,张口就拒绝了王定,直说这不能做到。
纵然崔钧认为,自己有太守之才,甚至州牧之才,崔钧也觉得,想要让长安城的所有小孩,都有书读,都能识字,犹如天方夜谭,非人力能完成的事情。
在王定再三要求下,并且说明,此事就算完不成,也没有关系下,崔钧才勉强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