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日之吃鸡系统 >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如何选择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如何选择(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军队对中原军队大量利用骑兵的高机动性,虽兵力少于中原军队,但常采用破粮道,灭散兵的方式击败中原大军。

辽军在五代十国击败后唐、后晋主力的晋安之战、中度之战均是采用此方法。

当然了,这些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是大军团的战斗。

以徐凯江他们这点人数,跟这些以少胜多的战役,基本上没有关系。

但是,在徐凯江这里,却有关于以他们这点人数,如何跟敌人进行战斗的指导纲领,那就是游击战!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

并且,游击战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

相传为黄帝风后撰写的《握奇经》认为:“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

对游击部队的作战行动,作了生动的描述。

而在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详细使用游击战战术的人是楚汉时期汉的大将彭越。

彭越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个正规使用游击战战术的军事家,可以说是游击战的始祖。

论军事谋略与指挥才能,他不如韩信,但**绩,他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楚汉战争中,正是由于彭越率领的军队在西楚霸王的楚军后方开展游击战。

打击楚国的补给,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术,使项羽两面作战疲于应付,使楚军的粮食装备得不到补给,也给了前线汉军不被项羽歼灭的机会。

楚汉战争正是在刘邦的正面防御,韩信的千里包抄,彭越后方的游击战基础上,才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有机会歼灭项羽麾下疲惫的部队,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大规模、长时期地开展游击战,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

解放战争时期,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正规战。

长期的革命战争,使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游击战战法,如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破袭战、围困战等。

这些灵活机动的战法,显示了中国革命游击战争的丰富多彩。

游击战是一种以弱胜强的战术,而且由于需要坚实的群众基础以及熟悉的地形。

通常应用于反侵略一方,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最终夺取胜利,这是一种战争艺术。

当然了,这些都只是在徐凯江的心中琢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