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日之吃鸡系统 >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如何选择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如何选择(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徐凯江的问话,让所有人都思考起来。

是啊,一个小鬼子大队,一个伪军团,那样怎么去打呢?

要知道,他们这边,加上徐凯江那也才十三个人。

十三个人,要在怎样的情况下,才能干掉一千六百多人?

如果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那这十三个人,是必输无疑的。

但是,战争永远不是能够用数学来解决的。

以少胜多的战例,在历史上也是数不胜数的。

这就要看人少的那方面,怎么利用各方面的条件,在战斗的时候,全都变成己方的优势局面。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以多打少,不算本事,只有以少胜多,才是最妙的。

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数不胜数,像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不过这个毕竟是少数,一旦发生,必将流传兵史。

但小概率也有它的原因,古代战争以少胜多重点在于以下五点:

一是,将领和军队组织的指挥协调能力以及忠诚程度。

大军团指挥对将领的协调能力要求很高,能力低下的将领带兵多未必能协调好。

特别是大军团中各将领不听从指,往往导致反为小军团所破。战例如淝水之战。

二是,士气和战斗决心。

中国有太多成语说明这个问题了,如哀兵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等等。

战例如秦末的巨鹿之战、新朝末的昆阳之战、南北朝时的陈庆之北伐。

三是,对于天气、地形、水火的合理利用。

如上党之战,白起卡住关键阵地导致赵军无法突围。

诸葛亮也是用此方法的高手,三国演义中例子极多。

四是,对于后勤供应的保障能力。

大军团要求的粮草和军械也多,对大军团作战若卡住其粮道,往往使其不战而败。

如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就先烧光袁军在乌巢粮草,致袁军士气大跌,围城之战中也往往对大军团采用困城之法,迫其投降。

五是机动能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